NG新勢力綜合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9838|回復: 53

[轉貼]姜維被誤會了 @@

 關閉 [複製鏈接]

該用戶從未簽到

發表於 2006-3-10 11:53 | |閱讀模式
[北伐的繼承者]
歷來對姜維的北伐貶多褒少,像《三國演義》篇末的長詩就有
「姜維獨憑氣力高,九伐中原空勛勞」之說。
而大多數人也認為姜維的北伐極大地消耗了蜀漢的財力物力,
致使日后被魏軍一攻即亡。真的是這樣嗎?
不管別的,讓我們先來看看姜維在歷史上的歷次北伐吧。
根據《三國志》記載,姜維的北伐不止九次,
而是十一次。

第一次,公元238年,姜維和蔣琬合作率偏師出隴右,
結果在南安與魏軍相持不下
第二此,公元244年,姜維和費緯出兵興勢,派王平襲擊魏將曹爽
,曹爽大敗,勉強保住關中。
第三次,公元248年,姜維率兵出隴西,與魏將郭淮
,夏侯霸大戰洮西,收服了涼州胡王白虎文,活捉文戴。
第四次,公元249年,姜維派廖化去洮城
,由于鄧艾事先得到情報,廖化無功而返.
第五次,公元250年,姜維以羌胡為輔,與郭淮戰于洮西,平手。
第六次,公元254年,姜維率兵圍南安
,因糧草接濟不上,主動退兵。
第七次,公元255年,姜維出隴西狄道,魏將李簡率眾投降
。維乘勝攻取河關,臨洮兩縣,殺死魏將徐質。
第八次,公元256年,姜維再出狄道,大敗雍州刺史王經,
斬殺魏軍數萬,后來魏軍大舉增援,于是回撤。
第九次,公元257年,姜維與鄧艾戰于段谷,由于蜀將胡濟失期不至
,蜀軍大敗,死傷慘重。
第十次,公元258年,姜維利用諸葛誕在淮南反叛,率數萬人出駱谷,
與鄧艾相持不下。諸葛誕兵敗,
姜維引兵退還。
第十一次,公元261年,姜維領兵進秦川,
又遭鄧艾相距,力戰不勝,遂撤兵。
縱觀姜維歷次北伐,具體戰績是:大勝兩次;小勝三次;
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
總的來說還是勝多敗少,軍隊損耗也是魏重蜀輕。
而且姜維北伐的基點已經從諸葛亮時秦嶺西縣和子午谷一線
推進到西縣以北金城和渭水南岸的芒水一線了。
正是因為姜維多次挫敗曹魏大將曹爽,王經,
才使得魏軍一直被卡制在秦嶺一線。
土狹民寡僅一州之地的蜀漢竟迫使擁有九州之地的強大的
曹魏被迫采取戰略防守長達三十年,
這在中國軍事史上是極為罕見的。至于北伐中的兩次失敗,
都是敗在魏將鄧艾手里,
我一向認為鄧艾是魏國最優秀的將領。而且姜維攻,
鄧艾守,從兵力和補給上也是魏國占優,
姜維敗在他的手里可謂敗得其所。說姜維北伐在
一定程度上維系了不斷衰退的蜀漢政權,一點也不過分。
曾有人說姜維北伐造成了蜀漢「兵困民疲」,這的確是不克避免的
,但同樣道理魏國也有損耗啊,而且作為戰敗方的魏國損耗
遠比蜀漢來得大,因此我們不妨認為正是姜維的積極北伐才縮小了
蜀魏兩國之間國力的差距啊。 [苦撐危局] 有一種觀點,
西川地險民強,易守難攻。只需死守消耗魏軍,不至于過早被滅亡
。這句話從理論上講是不錯,
但我也要再者引用廈門廈新隊主教練遲尚斌的一句話「守是守不住的」
。東晉桓溫就憑七千士卒收服了西蜀!
以攻代守,積極北伐,以漢中為屏障,保衛成都的安全,
這個戰略是諸葛亮在世時就定下的,
如果說這是錯的話,那么姜維只是在延續諸葛亮的錯誤而已。
諸葛亮死后,蜀漢的人才衰退的速度也極快,
朝中漸漸被奸臣把持。其中尤以最受劉禪寵愛的宦官黃皓最為突出。
董允在世時,每見黃皓必怒斥之,
所以黃皓不敢有所作為。董允過世,朝中便無人再能制得住他
姜維曾想出去黃皓,但為劉禪所阻。
而黃皓也因此忌恨姜維,
屢屢想奪去姜維的兵權,然后加以謀害。
姜維深知其中厲害,所以不敢放棄兵權。
而保住兵權的唯一方法就是領兵出戰,不打仗還要你帶兵干嗎?
道理很簡單。設使姜維采取堅壁固守的策略的話,
那么不久他就會被削去兵權,而由黃皓的親信閻宇來替代,
請持「堅守論」的朋友們想一下,
閻宇帶兵的話蜀漢能守多久呢?
三十年嗎?三年就不錯了!到了蜀漢后期,
優秀的將領也不多了,稱得上的只有王平,廖化,張翼,
以及后來的降將夏侯霸。面對強大的魏軍,
姜維一人要擔負起統帥,大將,參謀的全部職責。
稍懂軍事的人可以理解姜維當時作戰的艱難了吧,
可是盡管是在這種條件下,姜維仍然能在戰術上不斷取得勝利,
我們還有什么理由去指責他呢?

[蜀漢最后的奮戰]
公元263年,鐘會,鄧艾領大軍征蜀。
這是二十九年來魏國頭一次主動進攻
,時間是在姜維屯田避禍的兩年后。
你看,你不攻,對方就來攻了!
姜維采取廖化的建議合兵一處,死守劍閣天險。
鐘會十萬大軍在姜維五萬蜀軍的堅守下,寸步難進
。就在鐘會幾乎想要撤軍的時候,
素有膽略的鄧艾偷渡陰平得手,直趨成都,
在擊敗諸葛瞻的部隊后,順利進至成都城下,
怯懦的劉禪當即投降,使得姜維在劍閣死守的努力化為泡影。
《晉陽秋》的作者孫盛指責姜維應該在鄧艾奇襲綿城,
江油的時候迅速回兵成都,保衛成都,
不該坐視蜀漢滅亡。我覺得這個指責太過牽強。
熟悉軍事的人都知道大軍回撤只要稍有不慎,
被敵軍從后面抄襲的話,損失是很慘重的。
隋以百萬大軍攻伐高麗,因補給不上而撤退,
途中遭到高麗軍隊的襲擊,當時高麗舉國之兵不過十萬,
而隋軍在撤退的過程中整整損失了三十萬!姜維如果要撤軍
,他后面的十萬鐘會大軍豈會坐視不理,
鐘會也是一代奇才,可以說姜維真想回守成都的話
,他的五萬蜀軍將一卒不存!
而我覺得應該受到指責的不是姜維,
倒是那個死后贏得忠烈之名的諸葛瞻
。諸葛瞻雖然對蜀漢忠心耿耿,
但他沒有繼承孔明的謹慎的優點,而且不識兵法。
當時鄧艾攻綿竹不過數萬人,而諸葛瞻手中也有個兩三萬人
。當時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據險死守,堅壁清野,
根本不該迎戰鄧艾。鄧艾是久經沙場的名將,
諸葛瞻是個從沒正式參戰過的新手,正面應戰豈有不敗之理!
人家姜維算的上是久經戰陣吧,還不是選擇死守,
看樣學樣也應該會了。只要諸葛瞻據險死守,
不出數月鄧艾  補給肯定出現問題。
舉個例子東晉的一代豪杰大司馬桓溫,領四萬兵北伐,孤軍深入,
兩次擊退前來攔截的前秦軍隊,直取長安,
前秦雄主符健就是采取堅壁清野的策略,桓溫因軍糧不繼,
只得徘徊灞水前,最后前秦征調三萬精兵,
雙方在白鹿原展開激戰,桓溫敗退......現在問題也是一樣,
鄧艾孤軍深入西蜀重地,巴不得尋求蜀軍正面對決。
因為是在敵人的國土作戰,士兵的凝固力特別強,
因為已經沒有后路可退了,孫子云:深入則專,就是指這個道理
。只要避開這種銳氣,等魏軍補給不繼,
再在其回撤時給予致命一擊
或者等鐘會大軍撤退,姜維回撤合兵一處,鄧艾不死也難啊!所以,
在蜀漢最后一戰中應負戰敗全責的不識姜維,
而是諸葛瞻,他實在對不起他死去的父親啊!
[士為知己者死] 蜀漢最后一件大事就是姜維的假投降了
。這件事在《漢晉春秋》,《華陽國志》上都有記載,
陳壽說姜維「明斷不周,終至隕斃」就是指的這件事。
姜維的計劃是:先騙取鐘會的信任,
再借鐘會之手除去鄧艾,然后策動鐘會謀反,
抵抗司馬昭派出的增援部隊,最后除去鐘會,復興蜀漢。
這個計劃及其危險,幾個步驟,只要一個環節出現差錯,
就會全盤盡覆,前功盡棄。但姜維顧不得這些,
在國破主降的情況下,他唯有利用鄧艾和鐘會不合這個
唯一的條件來博一下,作為一名智將,
來施展他個人舞臺上最后的一次奇謀!

由于鐘會行事不密,軍士嘩變,被殺死了。而姜維更是死后被剖尸,
他的那史書上記載的「大如斗」的膽被血淋淋地挖出
,如此慘死也是蜀漢史上僅有的一位.......
曾有人罵姜維假投降是變節的行為,對此我除了憤怒無話可說
。姜維其實可以有許多的選擇,國君都降了,
他本來就是魏將,他為什么不可以降!但姜維沒有降。
姜維也可以像北地王那樣自殺來博個忠烈的名聲。
但姜維也沒有那樣作。他恰恰是選擇了最危險,最不合時宜的做法
,他自始至終都想維系蜀漢的存在啊!
記得有一部動畫片里有這樣一句話「比賽只要未到最后一刻
,就不能放棄希望,當你放棄希望的時候,
也是比賽結束的時候」姜維始終都沒有放棄希望,
他奮斗到了最后一刻,正確地說直到姜維倒下的那一刻,
蜀漢才算是真正滅亡. .....
到底是什么信念支持著姜維至死不渝地維系蜀漢,
我想姜維這樣做不是為別人,
正是為報答當時把所有重任委托給他的孔明。
姜維是為了報答孔明的知遇之恩而奮戰到最后一刻的
姜維是一個真正的「士」!
一個甘「為知己者死」的「士」!

[ 本帖最後由 紗 於 2006-6-4 20:00 編輯 ]

該用戶從未簽到

發表於 2006-3-11 20:24 |
是啊...................................我也有同感

該用戶從未簽到

發表於 2006-3-30 03:23 |
深表贊同..................
真是分析的太好了~~~~

該用戶從未簽到

發表於 2006-4-1 15:08 |
說的太好了,雖然結局是那麼的慘,,,,,,,,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8-10-25 13:33
  • 簽到天數: 1 天

    [LV.1]初來乍到

    發表於 2006-4-15 13:14 |
    看完這篇. 感觸良多.
    歷史這種事情.
    其實也沒所謂的對與錯.
    但就[主觀]的看法.
    姜維已經做到了[愚忠].
    謝謝樓主精緻的文章.:victory:

    該用戶從未簽到

    發表於 2006-4-18 21:18 |
    樓主想必是姜維的守護者
    視他為偶像

    當時蜀漢只靠姜維一人支撐大局
    能做到如此,已見其才能了~
    m0ns00n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06-4-22 06:46 |
    贊同贊同贊同
    ~~~~~~~~~~~~~~~~~~

    該用戶從未簽到

     樓主| 發表於 2006-4-24 11:06 |
    原帖由 nam123 於 2006-4-18 21:18 發表
    樓主想必是姜維的守護者
    視他為偶像

    當時蜀漢只靠姜維一人支撐大局
    能做到如此,已見其才能了~



    我並沒有視他為偶像之類的 我對歷史人物並沒有偶像

    這只是就事論事而已
    星空下的月痕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06-4-24 17:46 |
    蜀國的內政多半是劉嬋處理..姜維則是主軍事....
    大家都知道劉嬋的能力....所以蜀的滅亡並非全是北伐的因素!!!

    該用戶從未簽到

    發表於 2006-4-24 19:48 |
    蜀國滅亡主要原因不在姜維。雖說姜維亦有消耗國力。
    主要原因在於劉備及諸葛亮。
    劉備他用了幾萬兵力去攻孫權,換來的只是被陸遜火攻,最後更病死。然而,那時蜀才剛剛開國不久就耗用了大量國力。其次,就是諸葛亮,他六出祈山,全都失敗而回,並急病至死。再其次,則是姜維,不是我說姜維沒能力,只能說,蔣碗及費禕死得太早。由於姜維在前線,難以分心,甚至稍有差池,則可能令到蜀被侵略。但是,姜維由於北伐比諸葛亮更多,兵力上、國力上、資源上已開始出現問題,鄧艾做得好,就算要攻,都只是勸降,諸葛膽沒降,戰死,不是說諸葛膽一定要投降,但是,明知抵不住,仍然抵抗,好聽點就是愚忠,難聽點就是不自量力。但降了,就有機會在歷史上留下污名。
    就算是魏的損失比蜀的重,又怎樣?如果魏傾盡國力,蜀只會亡得更快。但是魏沒必要這樣做。
    如由在下評姜維,在下可說一句:姜維忠於蜀國,死在蜀。

    該用戶從未簽到

     樓主| 發表於 2006-4-26 09:56 |
    原帖由 中國之凡人 於 2006-4-24 19:48 發表
    蜀國滅亡主要原因不在姜維。雖說姜維亦有消耗國力。
    主要原因在於劉備及諸葛亮。
    劉備他用了幾萬兵力去攻孫權,換來的只是被陸遜火攻,最後更病死。然而,那時蜀才剛剛開國不久就耗用了大量國力。其次,就是諸葛亮,他六出祈山,全都失敗而回,並急病至死。再其次,則是姜維,不是我說姜維沒能力,只能說,蔣碗及費禕死得太早。由於姜維在前線,難以分心,甚至稍有差池,則可能令到蜀被侵略。但是,姜維由於北伐比諸葛亮更多,兵力上、國力上、資源上已開始出現問題,鄧艾做得好,就算要攻,都只是勸降,諸葛膽沒降,戰死,不是說諸葛膽一定要投降,但是,明知抵不住,仍然抵抗,好聽點就是愚忠,難聽點就是不自量力。但降了,就有機會在歷史上留下污名。
    就算是魏的損失比蜀的重,又怎樣?如果魏傾盡國力,蜀只會亡得更快。但是魏沒必要這樣做。
    如由在下評姜維,在下可說一句:姜維忠於蜀國,死在蜀。  ...


    我同意你說的劉備的事情

    劉備就像是 在外偷腥 回家被老婆發現 老婆原本要原諒他 反而出手打老婆一樣

    我的意思就是 他跟別人借荊州 死了關羽 反而 率軍去打吳國

    關羽死後 孫權後來 也有要挽回與蜀國的外交 關西 後來

    劉備就率大軍攻打吳國了

    不過我不同意你說諸葛亮 全都大敗而回 況且 諸葛亮 在正史

    諸葛亮出師北伐共為五次 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 還有一次是魏軍進攻漢中 不是諸葛亮出擊 後世概而言之 說成是「六出祁山」


    要說 也不能一直說姜維愚忠 蜀漢 而是 蜀漢的將士們 有著愚蠢的君王 不過有一個

    可惜的大將軍 不過還是願意跟隨大將軍 跟 為國對抗 而去白白送死



    第一次北伐在蜀漢建興六年(公元228年)春,他令趙雲等作疑兵,擺出由斜谷(今陝西眉縣南)攻郿城(今眉縣北)的態勢,以吸引魏軍;自己則率主力向祁山(今甘肅西和縣祁山堡)方向進攻,隴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繼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維,一時關中大震。可是馬謖違背諸葛亮部署,為張郃所敗,丟了街亭;趙雲等出兵也不利,諸葛亮只得退回漢中。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漢附魏。


    第二次北伐是同年冬,諸葛亮乘陸遜在石亭打敗曹休之機,出散關,包圍陳倉(今陝西寶雞西南),攻打二十多天未破,魏的援軍趕到,他不得已又退回漢中。

    第三次北伐是建興七年,亮進攻武都(今甘肅成縣)、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打敗魏援軍,佔了這兩郡,留兵據守,自己率部回師。次年,魏軍進攻漢中,諸葛亮加強防守,又增調援軍,再由於連續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軍撤退。

    第四次北伐是建興九年,蜀軍包圍祁山,魏軍統帥司馬懿迎擊,諸葛亮準備決戰。司馬懿知蜀軍遠來,軍糧不多,憑險堅守,拒不出戰。諸葛亮想用退兵的辦法引誘敵人,但司馬懿追趕很謹慎,蜀軍一停,他就紮營炬守。此時李嚴假傳劉禪要求退兵的聖旨,加上蜀軍糧草將盡,諸葛亮只得班師,在歸途中以伏兵殺了魏國名將張郃。

    第五次北伐是十二年春,諸葛亮率十萬大軍出斜谷口,到達郿縣,在渭水南岸五丈原紮營。司馬懿也築營阻攔,不與蜀軍作戰,料知蜀軍遠來,糧草運輸困難,想把蜀軍拖垮。諸葛亮也有準備,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長期戰爭的打算。諸葛亮在這次出兵前曾與孫權約定同時攻魏,五月吳軍十萬攻魏,不勝,撤回江東,所以蜀軍只得與魏軍單方面周旋。八月間諸葛亮積勞成疾,病情日益嚴重,不久就與世長辭。死後,姜維等遵照他的遺囑,秘不發喪,整軍退入斜谷。

    [ 本帖最後由 gogocc002143 於 2006-4-26 10:03 編輯 ]

    該用戶從未簽到

    發表於 2006-4-26 16:27 |
    ↑你不說我都忘記了= ="""
    可惜,諸葛亮並非善軍事,他在外交上倒盡了一點力。
    對了,我有一問題,好像在劉備攻孫權,孫權好像是並沒有派人去求和吧?(不太清楚這個,因為現在實在有太多書籍都說他有求和。)
    要說 也不能一直說姜維愚忠 蜀漢 而是 蜀漢的將士們 有著愚蠢的君王 不過有一個

    可惜的大將軍 不過還是願意跟隨大將軍 跟 為國對抗 而去白白送死

    老實說,姜維雖是打仗人才,可惜在內政上卻不善。
    劉禪不是愚蠢,對我來說他精得很,雖然他有點昏庸,但仍可為自保,在某地方來個"樂不思蜀"。

    [ 本帖最後由 中國之凡人 於 2006-4-26 16:29 編輯 ]

    該用戶從未簽到

    發表於 2006-4-26 18:22 |
    嗯嗯~我雖然沒讀過三國演義之類的書,不過開版大大的分析我也是認同,蜀國本是三國勢力最小的一方,只能攻~不能守的策略我也覺得並沒有什麼錯誤, 魏國國力比吳蜀兩國來的大,吳蜀兩邊聯合分攻~ 分化魏的軍力,在進一步的削弱魏國國力,假如吳蜀不聯合分邊進軍攻魏~ 停怠不進 等魏國屯兵糧豐的時候其中一方只會被魏國併吞而已,因為在怎麼屯兵存糧 也不會比魏國來的快阿= ="  這跟玩三國遊戲不同 用玩的即使不跟吳同盟還是有辦法可以統一全國= = 真希望KOEI創電腦AI比較有判斷智慧的一代來讓玩家玩玩看
    clowd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06-4-27 14:10 |

    說到姜維阿
    自從讀過三國志後就覺得他很可惜
    只能說生不逢時
    阿斗阿~~~~都是你害的
    acklai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06-5-1 19:16 |
    我認為呢!

    都不錯。
    其實如果我是阿抖,我也會是這樣吧
    樂唔思屬 也不是他的錯,因為不一定沒各人都有做君主帝王的命

    該用戶從未簽到

    發表於 2006-5-5 00:47 |
    可以不跟吳同盟
    我跟魏同盟,在阻斷魏國攻東吳的條件下把東吳吞掉
    接下來就是北伐..............

    該用戶從未簽到

     樓主| 發表於 2006-5-5 03:04 |
    原帖由 julian30320 於 2006-5-5 00:47 發表
    可以不跟吳同盟
    我跟魏同盟,在阻斷魏國攻東吳的條件下把東吳吞掉
    接下來就是北伐..............




    大大 我想你想的太單純了 蜀跟魏聯手 是根本不可能的
    況且 就算東吳被收拾掉了 蜀國 也不可能短時間把剛佔領的城
    民心收服 還有 佔領東吳後 要北伐 我看也不可能了
    只有被滅比較快

    該用戶從未簽到

    發表於 2006-5-5 08:37 |
    原帖由 julian30320 於 2006-5-5 00:47 發表
    可以不跟吳同盟
    我跟魏同盟,在阻斷魏國攻東吳的條件下把東吳吞掉
    接下來就是北伐..............

    你認為可以不和吳結盟嗎?跟魏同盟,魏可是國賊呀,你認為,一個是復興漢室,一個就滅了漢的勢力有機會同盟嗎?
    蜀軍可打仗的又有多少?論實力,蜀根本不能和吳拼過。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NG新勢力綜合論壇

    GMT+8, 2024-6-7 13: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