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版鋼鐵人—島國日本無盡的悲哀
已有 668 次閱讀2012-3-20 19:52
日版鋼鐵人的劇情大致如下:東尼.史塔克(鋼鐵人)為了實現和平理想,前往日本建造新型核電廠Ark Station,並提供量產型鋼鐵人Dio的技術給日本自衛隊,然而在一切即將完成之際,自稱黃道十二宮(Zodiac)的武裝份子突然對鋼鐵人發動了抹殺攻勢,並襲奪了Dio。在與黃道十二宮交戰,幕後黑手的陰謀逐漸浮現時,赫然發現Dio的駕駛人竟是東尼的救命恩人英森博士。不久日本國會遭到攻擊,武裝政變的始作俑者是日本政府的黑田防衛大臣。
全片充滿日本人亡國滅種的情結,不但大部分國會議員被飛彈炸死,幾乎所有的要角也都死絕了,與英森的重逢換來的是二次的死別,櫻井首席(自衛隊高官,拉蒙零的駕駛人)揭露黑田的陰謀後壯烈戰死,千香博士(Ark Station的重要開發者)在最後一戰為了傳送微波電能給鋼鐵人而犧牲。故事以黑田大臣的軍國主義大夢為中心,黑田的祖父死於二戰原襲,而東尼.史塔克的祖父正是原子彈的開發者之一。祖輩犧牲後,孫輩的軍國本願又再次被美國來的「和平勢力」消滅,最後接受了核能的洗禮,反映出近代日本對於去軍國化與對核懲罰妥協的抑鬱與無奈。
然而日本作為世界上唯一遭到核武摧殘的國家,背負著以核能補償自身傷害的妥協悲命,本片於2010年10月播映不到半年,就發生了311福島核災,給予日本第二次沉重的核懲罰,隨之而來的是巨大的衝擊:社會因反核抗爭而撕裂;災難損失與去核能化的天價社會成本,宣判了日本赤字高漲與人口萎縮之經濟漸凍的死期;缺乏鄰國電網的支援,與同是二戰戰敗國的德國相比(德國廢核後可買進法國的廉價電力),廢核成本其不能承受之重再次令日本陷入自古以來的地緣政治孤立。曾經創造經濟奇蹟,一度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以同時具有傳統與現代文化而自豪的日本,面對的是繳回大國席位、甚至亡國滅種的深沉失落及絕望。
日本人民創造了近代經濟及文化的奇蹟,日本政界卻仍然被昏庸無能的政客所掌控,相較於已經去納粹化、去二戰包袱,登上歐盟盟主之位的德國,日本政客依舊活在非二戰的欺世情結之中,劇中黑田大臣解除美日同盟,即反映出日本人在地緣政治上的深刻自省,然這些民間的自省之聲,卻遭受日本腐爛官僚的打壓。可悲的是,福島核災的原因,正是因為官僚無能,管理低下所致。在國際政治上孤立的日本,接受311東北大地震的賑災捐款,其最大戶不是同為民主陣營的G7成員,卻是比其更為邊緣的臺灣。日本人民因政客而孤立,如今供養政客換來是一場巨大核災變,與島國無盡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