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錄
NG新勢力綜合論壇 返回首頁

newmissile的個人空間 https://www.ng173.com/?24692 [收藏] [複製] [分享] [RSS]

日誌

九針十二原第一(詳解)

已有 333 次閱讀2012-10-1 14:58


【題解】九針,是指古代針刺治療所用的九種不同形狀的針具;十二原,是指臟腑真氣輸注於體表的處所,也是治療臟腑疾患的十二個要穴。本篇詳細明確地介紹了九針的名稱、形狀以及不同的用途;介紹了十二原穴的名稱及其各自所對應的臟腑,並說明了五臟六腑有病,可以分別取用相應的十二原穴來進行治療的道理。所以本篇名為
 
【原文】
黃帝問于岐伯日:余子萬民,養百姓而收其租稅。餘哀其不給,而屬有疾病。餘欲勿使被毒藥[1],無用砭石,欲以微針通其經脈,調其血氣,營其逆順出入之會。令可傳於後世,必明為之法。令終而不滅,久而不絕,易用難忘,為之經紀。異其章,別其表裏,為之終始。令各有形,先立針經。願聞其情。
 
【提要】本段講撰寫針經的目的。
 
【注釋】
[1]毒藥古人將一般可以治療疾病的藥石通稱為毒藥。
 
【白話解】
黃帝對岐伯說我將百姓視為自己的子女,養育他們,並徵收他們的錢糧賦稅。我憐憫他們時常不能生產自給,還接連不斷地生病。對於疾病的治療,我想使他們避免遭受藥物、砭石的傷害,而僅用微小的針,刺人肌膚,就可以疏通經脈,調和氣血,使氣血在經脈中逆順運行、出入離合循行無阻,從而治癒疾病。同時,為了把這種療法流傳到後世去,就必須明確地制定出使用法則,而使它永遠不會湮沒,曆久而不失傳;並且這個法則還應該是容易運用而不容易忘記的孛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使其有綱有紀,清楚地分出章節,辨明表裏關係,確定氣血終而複始的循行規律。而所用的針具也都要交待出具體的形狀。為此,我想綜合以上的問題先著一部針經。現在,我想聽聽你對於這個問題的意見。
 
【原文】
岐伯答日臣請推而次之,令有綱紀,始於一,終於九焉。請言其道。小針[1]之要,易陳而難入。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門,未睹其疾,惡知其原。刺之微,在速遲,粗守關,上守機,機之動,不離其空[2],空中之機,清靜而微,其來不可逢,其往不可追。知機之道者,不可掛以發,不知機道,叩之不發,知其往來,要與之期,粗之暗乎,妙哉工獨有之。往者為逆,來者為順,明知逆順,正行無問。逆而奪之,惡得無虛,追而濟之,惡得無實,迎之隨之,以意和之,針道畢矣。
 
【提要】
本段敍述診察氣機運行變化的重要性及相應的運用。
 
【注釋】
[1]小針亦稱微針,即現代所用的毫針。[2]空即孔穴,也就是穴位。
 
【白話解】
    岐伯回答說讓我盡我所能依次陳述,使它條理清楚,就像萬物起於一而終於九的規律一樣清楚明白。現在讓我首先來談一談關於用針治病的一般道理。
    運用小針治病的要領,說起來比較容易,可是要達到精妙的境界就不容易了。一般技術粗淺的醫生,只是拘泥于觀察病人的形體,單從外表上辨別病情;而技術高明的醫生則更注重病人的精神活動以及氣血盛衰的情況。高明的醫生可以辨別神氣的盛衰,並且還能瞭解客居在人體內的外邪往來出入的門戶所在。要知道,沒有看出疾病的性質,怎麼能知道疾病的來源,而給以適當的治療呢?
    至於針刺的微妙作用,關鍵在於正確使用疾徐的不同手法。在這方面,粗率的醫生,僅僅會依據症狀而取用關節附近的若干與症狀相對應的穴位來進行治療;惟有高明的醫生,才會根據病人經絡中氣機的變化,而選取相應的穴位來進行治療。人體經絡氣機的變化是離不開穴位空竅的。在這些空竅中,所反映出的氣血虛實盛衰的變化,是至清至靜而微妙的。當邪勢正盛的時候,切不可迎其勢而用補法;而當邪氣已去時,則不宜再用瀉法去追瀉邪氣。知道氣機變化之理的醫工,謹守著氣的往來之際,及時運用補瀉之法,不能差之毫髮;不懂得氣機運行之理的人,到了應該補瀉的時候而不能及時地運用手法,就好像是箭扣在弦上,應當發射而不發射一樣。用針的人必須知道氣機的往來運行變化,並相應地嚴格由氣機運行來把握針刺的時間,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療效。粗率的醫生對這一點,閻然不能明瞭;惟有高明的醫生,才能體察到其中的妙用。
    至於氣的逆順,氣已去的,脈氣虛而小,為逆;氣已來的,脈氣平而和,為順。清楚地了解氣的往來逆順變化,就可以毫無疑問地及時施行針法。根據經氣的循行方向,朝著經氣來的方向進針,和它的來勢相逆,用瀉法奪其有餘,邪氣怎麼會不由實而虛呢?相應的,隨著經氣的去路進針,和它的去勢相順,用補法濟其不足,正氣怎麼會不由虛轉實呢?然而,迎而奪之的瀉法,或是隨而濟之的補法,都應當在用心體察氣機變化後,再靈活運用才能調和虛實。掌握了這個關鍵,針法的主要道理,就盡在其中了。
 
【原文】
凡用針者,虛則實之,滿則泄之,宛陳[1]則除之,邪勝則虛之。《大要》日徐而疾則實,疾而徐則虛。言實與虛,若有若無,察後與先,若存若亡,為虛與實,若得若失。
 
【提要】本段講用針補瀉的一般原則。
 
【注釋】[1]宛陳宛,同""。宛陳,即血鬱積日久的意思。
 
【白話解】
    一般針法的運用原則是屬於虛證的,當用補法,使正氣充實;屬於滿實證候的,當用瀉法,以疏泄病邪;對於因血鬱積日久而引起症狀的,應當採用瀉血法,以排除壅滯的病邪;對於病邪亢進,邪勝於正的,也應當採用瀉法,以使邪氣外泄,由實而虛。古經中的《大要》篇曾說徐緩進針而疾速出針,則能使正氣充實,不致外泄,這屬於補法;疾速進針而徐緩出針,則能使邪氣隨針外泄,由盛而虛,這屬於瀉法。所謂實與虛,是在針下得氣之後所感覺到的,針下有氣為實,針下無氣為虛,不過得氣的時候,氣的來去迅速飆疾,必須細心體察才能感覺到。根據針刺後得氣的或後或先,也可以體會出正氣的虛實、邪氣的存在或消亡,而予以相應的治療。運用補瀉的時候,一般而言,對於正氣虛的,要補之令其實,使他好像若有所得一樣;對於邪氣盛的,要瀉之令其虛,使他好像若有所失一樣。
 
【原文】
虛實之要,九針最妙,補瀉之時,以針為之。瀉日必持內之[1],放而出之,排陽得針[2],邪氣得泄。按而引針,是謂內盈[3],血不得散,氣不得出也。補日隨之,隨之意若妄之,若行若按,如蚊虻止,如留如還,去如弦絕,令左屬右[4],其氣故止,外門已閉,中氣乃實,必無留血,急取誅之。
 
【提要】本段敍述了補瀉手法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注釋】
     [1]必持內之;內,作""字解。
     [2]排陽得針陽,指皮膚的淺表部。即搖大針孔,以利邪氣泄出。
     [3]內溫指氣血蘊蓄於內。
     [4]令左屬右即右手出針,左手隨即按壓針孔的意思。
 
【白話解】
調和虛實的主要方法,以運用九種不同的針具和手法最為理想。雖然補瀉各有它合適的時機,但都可以利用針刺與其時氣的開合來去相配合。所謂瀉的手法,必須很快地持針刺人,而得氣後要徐徐地出針,並搖大針孔,這樣做主要是為了在屬陽的體表部位,通過針刺打開一條出路,使邪氣得以隨針外泄。如果病證當用瀉法,而反用按住針孔後出針的手法,就會使血氣怫鬱在內,這就是一般所說的內溫。內溫會造成鬱血不得泄散,邪氣不得外出的後果。所謂補的手法,主要是隨著經氣將去的方向而進針,以補其氣。像這樣在氣去之後隨之行針,醫者的意念、手法可輕鬆隨意。而在行針導氣和按穴下針時,又要非常輕巧,如同蚊子用尖銳的嘴叮在皮膚上一樣,似有似無。在留針與出針時,更要像蚊子叮完皮膚後,悄然飛去,而感覺上好像它仍舊停留在那裏那樣的輕妙。出針時,又要同箭離開了弓弦那樣乾脆與迅疾。當右手施行出針手法時,左手應當隨即按閉針孔,藉以阻止中氣外出,這就好像把在外面的門戶關閉起來一樣,如此,則中氣自然就充實了。這種補正祛邪的療法,應當防止留滯惡血之弊;假使在絡脈上留有惡血,應當儘快採取刺絡放血法將它除掉。
 
【原文】
持針之道,堅者為寶,正指直刺,無針左右,神在秋毫,屬意病者,審視血脈者,刺之無殆。方刺之時,必在懸陽[1]及與兩衛[2],神屬勿去,知病存亡。血脈者,在腧橫居,視之獨澄,切之獨堅。
 
【提要】本段講進針時的注意事項。
 
【注釋】
     [1]懸陽衛氣居表而屬陽,固護於外,如太陽之懸掛在天,故稱懸陽。
     [2]兩衛脾所主之肌肉為臟腑的外衛,衛氣循行皮膚之中,為表之外衛,二者合稱兩衛。
 
【白話解】
  持針的要領,以堅定有力最為可貴。進針時用右手拇、食、中三指夾持針具,要直針而下,切不可偏左或偏右。在操作過程中,必須聚精會神於針下的感覺,明察秋毫。同時還要凝神注意病者神態的變化,並細心觀察病人血脈的虛實,惟有這樣去進行針刺,才不致發生不良的後果。剛開始針刺的時候,必先刺到表陽所主的衛分,然後再刺到脾陰所主的肌肉;而由此體察病者的神氣及其各臟腑的氣是否有散失,則可知道病的存在或消失。至於血脈橫結在經穴之間的病證,尤其容易看得清楚,而用手去按切時,由於外邪的結聚,有病的部位必然顯得特別堅實。
 
【原文】
九針之名,各不同形一日鏡針[1]長一寸六分員針,長一寸六分;鍶針[2]引,長三寸半;四日鋒針,長一寸六分;五日鈹針[3],長四寸,廣二分半六日員利針,長一寸六分七日毫針,長三寸六分;八日長針,長七寸;九日大針,長四寸。鏡針者,頭大末銳,去瀉陽氣。員針者,針如卵形,揩摩分間,不得傷肌肉,以瀉分氣。錠針者,鋒如黍粟之銳,主按脈勿陷,以致其氣。鋒針者,隅,以發痼疾。鈹針者,末如劍鋒,以取大膿。員利針者,大如肇[4],且員且銳,中身微大,以取暴氣。毫針者,尖如蚊虻喙,靜以徐往,微以久留之而養,以取痛痹。長針者,鋒利身薄,可以取遠痹。大針者,尖如梃[5],其鋒微員,以瀉機關之水也。九針畢矣。
 
【提要】本段描述了九針的名稱、形態及功用。
 
【注釋】
    [1]鐫針纏,銳也。即針尖非常尖銳的針。
     [2]錠針音敵,同""。謂針尖如箭頭。
     [3]鈹針音劈。即劍形針具。
     [4]大如麓麓,音毛,指長毛,犛牛尾之毛。
     [5]尖如梃梃,音艇,作杖解。
 
【白話解】
    九針的名稱和形狀都各不相同第一種叫鏡針,長一寸六分;第二種叫員針,長一寸六分;第三種叫鍶針,長三寸半;第四種叫鋒針,長一寸六分;第五種叫鈹針,長四寸,寬二分半;第六種叫員利針,長一寸六分;第七種叫毫針,長三寸六分;第八種叫長針,長七寸;第九種叫大針,長四寸。
    九針的功用鐫針,針頭大而針尖銳利,適用於淺刺,以瀉除皮膚肌表的邪熱。員針,針尖橢圓如卵形,可作按摩之用,主治邪在分肉之間的疾患,用時,不致損傷肌肉,而得以疏泄分肉之間的氣血。鍶針,針尖像黍粟一樣圓而微尖,不致刺人皮膚,主要是用作按摩經脈、流通氣血,但用時不宜陷入肌肉,否則,反會損傷正氣。鋒針,針鋒銳利,三面有鋒棱,適用於熱毒癰瘍或經絡久痹的頑固性疾患。鈹針,針尖如劍鋒,適用於癰瘍等疾患,可作刺破排膿之用。員利針,針尖大如犛尾,圓且銳利,針身略粗,能用於治療急性病。毫針,針尖纖細如蚊虻之喙,可用於靜候氣的徐緩到來;而其針身微細,適宜于持久留針,以扶養真氣;同時還適宜於治療痛痹。長針,針尖鋒利而針身細薄,可以治療口久不愈的痹症。大針,針體如杖,粗而且巨,針尖略圓,可用來治療水氣停留於關節而致浮腫的疾患,作為瀉水之用。九針的名稱、形狀與主治作用,都盡在於此了。
 
【原文】
夫氣之在脈也,邪氣在上,濁氣在中,清氣在下。故針陷脈[1]則邪氣出,針中脈則濁氣出,針太深則邪氣反沉,病益。故日皮肉筋脈各有所處,病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以任其所宜。無實無虛。損不足而益有餘,是謂甚病,病益甚。取五脈者死,取三脈者愜[2]奪陰者死,奪陽者狂,針害畢矣。
 
【提要】本段講不同邪氣侵入人體的不同治法以及誤用針刺補瀉的害處。
 
【注釋】
     [1]陷脈指孔穴在筋骨陷中而言。
     [2]取三脈者惟愜,音筐,即形體衰敗的意思。此言瀉手足三陽脈,必致形氣虛弱。
 
【白話解】
    說到邪氣侵犯經脈引起疾病的情況,一般是這樣的賊風邪氣,常常由頭部侵入,所以說邪氣在上;由飲食不節所致的濁氣,往往滯留在腸胃,所以說濁氣在中;清冷寒濕之邪,大多從足部侵入,所以說清氣在下。在針刺的時候,上部取筋骨陷中的各經腧穴,則能使賊風邪氣隨針而出。針刺中土的經脈(指足陽明胃經),就可以排除滯留在腸胃中的濁氣。凡是病在淺表的,都不宜深刺;如果刺得過深,邪氣反而會隨之深入,而加重病情。所以說皮、肉、筋、脈各有自己一定的部位,而每種病也各有與之相適應的治療方法。九針之形狀各不相同,各有其適應的病證,要根據病情適當選用。實證不可以用補法,虛證不可以用瀉法。如果正氣不足的反用了瀉法,或是邪氣有餘的反用了補法,就會使病情更趨嚴重,這就是所謂的病上加病。在病重的時候,如果誤瀉了五臟陰經的經氣,就會造成死亡;而如果誤瀉了六腑陽經的經氣,就使病人形體衰敗,難以恢復。誤瀉陰經,使臟氣耗竭,就會導致死亡;誤瀉陽經,損耗陽氣,就會使人發狂。這些都是誤用補瀉的害處。
 
【原文】
刺之而氣不至,無問其數。刺之而氣至,乃去之,勿複針。針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任其所為。刺之要,氣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風之吹雲,明乎若見蒼天,刺之道畢矣。
 
【提要】本段講"氣至"的重要性。
 
【白話解】
進針之後,如果沒有得氣的感覺,就說明""還沒有"",應當繼續施行手法,而不須拘泥於手法的次數,總以達到"氣至"為度。如進針之後,有了得氣的感覺("氣至"),就可以出針,不須再行針刺和留針了。九針各有它的適應證,因而針的形狀也各不相同,要根據病情選用,才能適合需要。
    針刺的要領,就在於達到氣至,有了"氣至"的感覺就表明有了療效。療效確切的,就好像風吹雲散,立刻明朗地看到了青天一樣。針刺的主要道理,就完全包括在這裏了。
 
【原文】
黃帝日願聞五臟六腑所出之處。岐伯日五臟五腧,五五二十五腧六腑六腧,六六三十六腧,經脈十二,絡脈十五,凡二十七氣,以上下,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腧,所行為經,所入為合,二十七氣所行,皆在五腧也。節之交,三百六十五會,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所言節者,神之所遊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提要】本段講五輸穴的名稱和作用,以及腧穴的本質。
 
【注釋】[1]神氣指真氣。
 
【白話解】
    黃帝說我想聽你講一講五臟六腑的經氣是從何處發出的。
    岐伯說五臟各有其自己的經脈,每條經脈各有井、滎、輸、經、合五個腧穴,五條經脈各五個穴,共有二十五個腧穴。六腑也各有其自己的經脈,每條經脈各有井、滎、輸、原、經、合六個腧穴,六條經脈各有六個穴,共有三十六個腧穴。人體共有十二條經脈、十五條絡脈,合起來共有二十七條經絡,從經絡的脈氣來講,則總計共有二十七氣。這二十七氣在全身上下循行出入。
    脈氣所發出的地方,如同泉水的源頭,稱作井;脈氣所流過的地方,像剛湧出泉眼的微小水流,稱作滎;脈氣




路過

雞蛋

鮮花

握手

雷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NG新勢力綜合論壇

GMT+8, 2024-6-15 21: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