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一篇散文化的賦,它駢散結合,鋪陳渲染,詞采講究,是宋代文賦的典範。五十三歲的歐陽修,開始步入暮年,志氣消沉,因秋聲而興感,於是藉此抒寫心懷。文中從秋夜聽風雨秋聲開始,最後以蟲聲回扣秋聲,帶出清心寡欲、知足保和的中心思想。
原文段落 1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瀟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於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予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童子曰:「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
原文語譯 1
歐陽先生正在夜間讀書,聽到一些聲音從西南方傳來,戒懼地聆聽,說︰「奇怪啊!這些聲音起初是淅淅瀝瀝的,蕭蕭颯颯的,忽然間又奔騰起來,聲音澎湃,像驚濤在夜裡拍岸,像狂風暴雨突然而來。它碰到東西,就鏦鏦錚錚的,像金屬發出鳴叫,又像準備偷襲敵人的士兵,銜著禁枚,飛快地前進,聽不到號令,只聽到人馬行走的聲音。」我對書童說︰「這是什麼聲音?你出去看看。」書童說︰「星星和月亮皎潔明亮,銀河高掛天上,四野都聽不到人聲,聲音來自樹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