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8/21 18:53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
不少病人在骨折後,常驚慌地問醫師:「為什麼骨折的地方好像會動?是不是沒接好?」板橋亞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陳鈺泓指出,其實這並不是醫療疏忽,而是骨頭正在進行「自我修復工程」。
陳鈺泓在臉書「鋼鐵爸爸 陳鈺泓醫師 板橋骨科推薦 脊椎專業 骨鬆骨折骨刺 運動傷害」指出,骨折癒合分為發炎期、修復期與重塑期,在這過程中,出現「微動、痠脹、緊繃感」都是正常的修補反應,代表身體正努力蓋新骨。
陳鈺泓強調,骨折癒合的過程本來就會有「微妙的感覺」,那不是骨頭跑走了,也不是醫師偷懶沒處理好,而是身體正在默默修補中
骨折後3現象 醫:正常反應
●微動感:骨頭斷端初期還沒完全固定,輕微位移是正常反應。
●緊繃或脹痛感:這是軟組織發炎、腫脹或癒合的自然過程。
●怕動、怕痛:骨折區域比較敏感,也會讓人「過度感覺」。
骨折修復3階段 需時間復原
●發炎期(0-7天):身體派出發炎部隊來清理現場,準備開始重建。
●修復期(1-3週):骨折兩端開始長出軟骨橋,像是蓋鷹架的階段。
●重塑期(數週-數月): 硬骨逐漸取代軟骨,強度回升,整體變得穩固。
在這整個過程中,「有點動、有點痠、有點緊」都是可以預期的,並不等於「沒接好」!
3狀況勿輕忽 需立即回診
陳鈺泓提醒,出現以下3狀況,應立刻回診檢查!不是「忍一忍」能解決的。
●劇烈疼痛或紅腫加劇。
●持續明顯不穩或變形。
●術後超過2-3週依然腫得像氣球。
陳鈺泓提醒,骨折後癒合需要時間+保護+耐心,定期回診、遵照復健計畫,才是讓骨頭早日「完工交屋」的關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