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14-9-9 23:36
|
原文段落 7
天下苟不免於用兵,而用之不以漸,使民於安樂無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則其為患必有不測。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勞,此臣所謂大患也。
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講習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陣之節;役民之司盜者,授以擊刺之術。每歲終則聚於郡府,如古都試之法,有勝負,有賞罰。而行之既久,則又以軍法從事。
然議者必以為無故而動民,又撓以軍法,則民將不安,而臣以為此所以安民也。天下果未能去兵,則其一旦將以不教之民而驅之戰。夫無故而動民,雖有小怨,然熟與夫一旦之危哉?
原文語譯 7
天下如果不能避免用兵,而用兵又不是從平日漸漸訓練起,就會使人民在安樂無事的生活裡,忽然有一天要他們挺身而出與敵人作戰,那麼這種禍患必定是無法預測的。所以說:天下的百姓,只知道享受安定卻不知道可能有的危險,只能享受安樂卻不能承受勞苦,這就是我所謂的大患啊?
我主張要使受職居官的人重視武事,講習用兵之法;百姓在官府服務的,救他們軍旅中行陣的法度;服勤務而擔任捕捉盜賊的人,教導他們擊劍刺槍的技術;每到年底就聚集在郡府,像古代實行的都試之法,考其武藝,勝的有貿,敗的有節,實行久了以後,就可以採用嚴格的軍法來嚴格實施。
可是議論的人一定會認為這是無緣無故的勞動人民,又用軍法來騷擾他們,人民將會不安寧;可是我卻認為這是用來安定人民的好方法。天下如果不能免除戰爭,那麼必然有一天將會派遣沒有經過訓練的百姓去打仗。所以平時無緣無故地動用百姓,雖然人民會產生一些不滿,但和那突然發生的危險相此,那一個此較好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