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於 2006-7-28 15:06
|
|閱讀模式
【戰國時代的先端武器?鐵砲】
鐵砲的使用最早傳入日本,應該是在十六世紀中期葡萄牙船航行至九州種子島的時候開始。因此,鐵砲又稱為「種子島鎗」。
鐵砲之所以優於日本傳統的火繩鎗,主要是因為火繩鎗在雨天時則無法發射?而其有效射程距離充其量也不會超過一百公尺。
但是,鐵砲並非沒有缺點。鐵砲最大的缺點在於,砲彈的填裝需要花比較長的時間。因此,織田信長乃開發出「三段攻擊戰法」來克服這樣的問題。所謂「三段攻擊戰法」的特點在於, 整個團隊被分為砲彈填裝人員與射擊手,各司其所能。其具體的作法是將整個戰陣的配置分為三組,前後排成三列。第一組與第二組是射擊手,排在前兩列。第三組則是砲彈填裝人員,排在最後一列,由女性?兒童等非戰鬥人員擔任。第一列的射擊手在射擊完畢之後,便直接退到最後一列,以進行砲彈的填裝作業。在這期間,射擊工作則由第二組射擊手擔任。換言之,由兩組射擊手輪流上陣,射擊的行為便可無所間歇地繼續進行著。
雖然戰國大名都知道鐵砲的威力,但是鐵砲是非常昂貴的武器,火藥與鉛的調度也不容易,因此並非所有的大名都能配備大量的鐵砲。而織田信長之所以能擁有幾千梃的鐵砲,主要在於信長的勢力控制了當時日本最繁榮的工商業區=畿內地區,他不僅因而蓄積了雄厚的經濟力,也擁有兩大鐵砲生產地(和泉國的?近江國的國友)的領國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