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新勢力綜合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371|回復: 1

有誰很了解荀彧?

 關閉 [複製鏈接]
secrete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06-1-2 22:37 | |閱讀模式
我想知道荀彧的生平事蹟和七獻奇計的內容
請各位大大幫忙

[ 本帖最後由 紗 於 2006-6-4 20:20 編輯 ]

該用戶從未簽到

發表於 2006-1-3 20:50 |
荀彧字文若,穎川穎陰縣(在今河南許昌)人,家世族。漢末,穎川四戰之地,荀或率宗人避亂依袁紹。公元191年,荀或去紹從操,第一個投歸曹操麾下,所謀甚多。單是《三國志·荀或傳》中就記載了七次大的獻策,均被曹操採納,使曹軍連獲大勝,成為天下無敵的強手。

第一次,公元194年陶謙死後,曹操打算再次興兵東征,奪取徐州。荀彧諫說曹操要“深根固本”,保有兗州,避免呂布再次偷襲,腹背受敵。

第二次,公元196年,漢獻帝東還洛陽,荀彧建議曹操迎獻帝都許,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是一著高棋。從此,曹操在政治上居高臨下,天下無敵。

第三次,曹操迎獻帝都許後,袁紹不服,寫信恐嚇曹操要與之決戰,荀彧勸曹操忍讓,把大將軍讓紹,避免了過早地與袁紹決戰,保存了實力。荀彧還把曹操與袁紹做了一番對比,指出袁紹外強中干,外寬內忌,優柔寡斷,軍法不嚴,曹操恰與之相反,明達不拘,剛毅果斷,信賞必罰。曹操在度、謀、武、德四個方面都勝過袁紹。曹操的緊迫任務是先滅呂布,安定河南,然后等待時機,平定河北。曹操豁然開朗,並採納荀彧的謀划,派鐘繇出鎮關中,打破袁紹侵擾關中可能施於曹操的戰略包圍。

第四次,公元200年袁曹官渡決戰,兩軍相持半年之久,處於僵持狀態。曹軍乏糧,使得曹操失去了信心,打算退軍。荀彧寫信與曹操說:“今軍食雖少,未若楚,漢在滎陽,成皋間也。是時劉項莫肯先退,先退者勢屈也。”荀彧還在信中指出,曹操以十分之一之眾扼制在官渡,阻擋了袁紹的進攻,相持已半年,袁軍意志已經沮喪,不久會發生內訌,正是“用奇之時,不可失也”。曹操深然其計,奇襲烏巢袁軍屯糧,贏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袁紹的謀士許攸家犯法,審配收其妻子,許攸怒而叛紹,促成了袁軍的崩潰。袁紹兵敗,無顏回鄴,冤殺田豐,一一為荀或所言中。

第五次,官渡之戰以後,曹操欲南下襲劉表。荀彧說:“今紹敗,其眾離心,宜乘其困,遂定之;而背兗,豫,遠師江,漢,若紹收其余燼,乘虛以出人後,則公事去矣。”曹操於是重新屯兵黃河,趁袁紹病死,紹二子袁譚,袁尚不睦之機,掃蕩河北,統一了北方。

第六次,公元204年曹操打破鄴城,領冀州牧。趨炎附勢之徒建言曹操恢復古代九州制度,擴大冀州地域,使天下臣服。荀彧勸諫曹操,如實行古制,河東,馮翊,扶風,西河,幽州,並州等都包括在冀州境內,奪人之地眾多,將引起關西諸將的疑心,恰好讓袁譚、袁尚鉆空子,劉表更穩坐荊州,恐怕天下要紛亂了。荀彧建議曹操乘勝“先定河北”,然後“南臨荊州”,待到天下安定,再議古制也不晚。曹操因此改變了主意。

第七次,公元208年,曹操已平定塞外烏桓,滅了袁尚,高幹,再無後顧之憂,決定大舉南下,問計於荀彧。荀彧說:“顯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就是大造聲勢,從宛城,葉縣進兵,而實際上用奇兵從空虛之處迅速插入,迫降荊州。曹操從其計,果然兵不血刃下荊州。

以上七計,僅舉其大要。荀彧從公元191年到213年,前後23年在曹操營壘中出謀划策,主持防務,舉荐賢才,所立功勛,卓越無比。曹操曾高度評價荀或的功勞,說:“天下之定,彧之功也。”又說:“謀殊功異,臣所不及也。”

節錄自 張大可《三國史研究》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NG新勢力綜合論壇

GMT+8, 2024-6-6 17: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