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新勢力綜合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583|回復: 0

[中醫資訊] 熱天常中暑 中醫緩解有一套

[複製鏈接]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4-6-16 00:00
  • 簽到天數: 2700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皮卡丘 Lv:100
    發表於 2017-7-1 20:34 | |閱讀模式
    2017/07/01 文/陳文娟、陳柏旭(作者分別為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婦科主任、中醫部醫師)

    台灣夏日炎熱,進入 6、7 月後,氣溫屢屢突破 35 度,若身處於這樣的「高溫燒烤環境中」,一個不注意就很容易中暑。躲進冷氣房雖然可以降溫,但是溫差變化太大也是另一個造成中暑的原因,所以夏日每天進出冷氣房與艷陽下的上班族,也很容易出現頭痛、肩頸緊繃、食慾不振、身倦等中暑症狀。中醫認為,暑氣包含了熱與濕,熱讓人體溫升高、出汗煩躁、口乾咽燥,而濕邪則讓人頭重身倦、不思飲食。

    根據中醫古籍《脾胃論》記載,現代所說的中暑,其實可以分成中暑及中熱;「中熱」多因在高溫環境下活動,汗出過多所致;「中暑」則是體內產生的熱氣因外界的寒氣包覆,不能發散於體外所致,這就比較像是溫差過大造成的身體溫度調節失常。整體而言,中暑常見的症狀有頭痛、頭暈欲吐、肌肉緊繃、食慾減退、身體發熱、異常大量出汗或是無汗,嚴重時,會出現意識不清,甚至是昏厥等危險的症候。

    身體虛弱、平時少運動流汗的朋友,以及體溫調節較差或較敏感的老人及小孩,都是比較易中暑的族群。若是在大太陽底下辛勤揮汗、或是在高溫通風不良的環境下造成的中暑,應儘快將中暑患者移至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安靜休息後應可緩解不適症狀。若是因溫差變化大造成的中暑,可以運用以下方法讓體內被悶住的熱氣透發出來:按摩風池穴及大椎穴,促進頭頸部氣血循環,氣透出來,便能緩解頭暈等症狀。

    平時在高溫環境要記得適時補充水分,艷陽下要進入冷氣房時最好先在戶外陰涼處先稍停留,調節體溫再進入;運動或勞動後,在身體很熱時不要沖涼,或是大啖冰品冷飲,應該稍做休息後再補充水分,平時也不要貪涼而多食冰品冷飲。平日可以準備夏日清暑解熱茶飲,在稍感身熱不適時,即可飲用,減輕不適症狀。

    ◎茶飲:

    ●材料:荷葉 1 錢、薄荷 1 錢、紫蘇梗 1 錢。洗淨後,用沸水沖泡約 10 分鐘後飲用。

    ●功效:荷葉可以清熱養神;薄荷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紫蘇梗發汗解表。3 種中藥合用可以清透體內鬱熱,解暑利濕。

    西瓜翠衣也是很好的常備品喔!夏日吃西瓜消暑後,瓜肉與果皮間白色的部分可以將它取下,拿來加水煮服,可以有效減緩中暑的不適。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NG新勢力綜合論壇

    GMT+8, 2024-6-16 01: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