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新勢力綜合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286|回復: 0

[中醫資訊] 中醫養生注重飲食 冬季宜少鹹增苦以助心氣

[複製鏈接]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4-6-2 00:00
  • 簽到天數: 2686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皮卡丘 Lv:100
    發表於 2020-4-30 01:41 | |閱讀模式
    2020/04/30 記者李叔霖/專題報導

    傳統中醫養生,相當注重飲食的宜忌。執業中醫師吉海旺昨日表示,傳統中醫強調飲食宜忌,認為有些食材可以多吃,有些食材則應避免食用過量,且應隨季節進行調整,倘若民眾注意飲食宜忌,長此以往可望健身防病,同時還能防止病從口入,就以冬季來說,此時適合少鹹增苦以助心氣。

    吉醫師指出,中醫認為,食不欲雜,飲食貴在有所節制,倘若飲食不節、雜亂無章,則到最後必擾亂臟腑氣機,進而導致百病叢生,因此,飲食習慣應有所節制,中醫反對暴飲暴食飲食習慣,而要淡食養生,但所謂淡食並不是指沒有滋味的食材,而是指酸、苦、甘、辛、鹹等五味要清淡,味道不宜過重。

    味道過重對人體有害,因為酸味傷於筋、辛味敗正氣、苦味損於心、甘味傷其志、鹹味促人壽(促使人短壽),因此,五味宜清淡。現代醫學研究也發現,過量食用鹽巴,可誘發或加重動脈硬化、形成高血壓,甚至於降低人體的免力。避免高鹽飲食、保持運動習慣,對血壓的控制亦有益處。

    吉醫師指出,中醫認為,飲食習慣應當調配勻當,絕對不可偏嗜某些食材,也就是民眾不可以偏食,否則會偏助臟腑而傷人,進而影響到身體康。此外,中醫認為,隨著季節變更,人的生理也會跟著產生變化,所以飲食應隨著季節進行調整。人體必須順應四季變化而養生,從而加強人體適應季節與氣候變化的力。

    倘若民眾要透過飲食來調養人體五臟,以便達到防病的目的,就必須在不同季節增益五味、變換飲食習慣,也就是春季宜少酸增甘以助脾氣、夏季宜少苦增辛以助肺氣、秋季宜少辛增酸以助肝氣、冬季宜少鹹增苦以助心氣。不同味道的物能補養或損耗其對應臟腑,此為最基本的飲食之道。

    酸味食材包括白醋、酸梅、烏梅、檸檬、橘子、鳳梨、葡萄柚等;甘味食材包括糖、山藥、蕉、紅棗、蜂蜜、玉米、甘草等;苦味食材包括苦瓜、杏仁、桃仁、苦茶、茶葉、苦菜等;辛味食材包括生薑、青蔥、韭菜、蒜頭、芥末、洋蔥、胡椒、辣椒等;鹹味食材包括鹽、醬油、海帶、紫菜、鹹水海鮮等。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NG新勢力綜合論壇

    GMT+8, 2024-6-2 05: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