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新勢力綜合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743|回復: 4

[轉貼]『汽車教室』正確駕駛閃避危險的三大技巧

[複製鏈接]

該用戶從未簽到

發表於 2006-4-23 01: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汽車教室』正確駕駛閃避危險的三大技巧

專業試駕-國際級教練的獨門密技 正確駕駛閃避危險的三大技巧
許多人總以為自己的駕駛技術非常了得,或仗著全車充滿高科技安全配備,肆無忌憚地開著愛車當起馬路小英雄;殊不知,在沒有正確的駕駛觀念下,很容易造成行車危險,甚至因不明瞭安全配備的正確使用方式,而扼殺了車廠對行車安全的美意。

不論是動態高速過彎、動態蛇行或者緊急煞車迴避,冷靜地以方向盤控制前進方向才能確保人車安全,不過這一點卻常常被駕駛人所忽略,為什麼?

? Dynamic Curve動態高速過彎

在一般彎道中,我們總是遵循著「入彎前減速、出彎前加速」的不變理論,但是要讓難以甩尾的四輪驅動車輕鬆過彎,除非是運用高超的技巧,否則還真不容易!不過,若是以「Rally式」的反自然定律,則可變得輕鬆又自在,但先決條件是:技術純熟。

為了達到「拋」的效果,入彎前,先將右腳離開油門踏板收油,此時更多的重心移到前方,隨後快速將方向盤轉動半圈,當感覺車尾位移時,即刻將方向盤反打半圈,再慢慢地修正方向盤至正確的出彎位置。冷靜沉著是絕對必要,千萬別亂了陣腳、或快速轉動方向盤修正出彎位置,否則將會造成車身不穩定。當然具有四輪驅動特性的Quattro系統,則讓車輪在濕滑地面或抓地力不均的情況下,得以做出最好的扭力分配,以獲得最佳的操控與安全。

? Dynamic Slalom動態蛇行

在一般正常情況下,駕駛人閃避道路上的障礙物時,轉動方向盤的幅度都不算小,若遇上連續性閃躲,可能會覺得車輛有點駕馭不了。其主要原因在於,當方向盤轉動幅度愈大時,車身會產生所謂的「鐘擺效應」,隨著幅度愈大,車身擺動的幅度也相對增加,如此一來,反而會降低車身穩定性而造成危險。

因此,正確的方向盤使用方式,應該是轉動方向盤後再將之回正(盡量讓車子保持在路中央),回油並慢慢回正以保持車身穩定、減低擺動幅度;不過,這必須在非常鎮定的狀態下才能達成,可惜一般駕駛人在碰到突發狀況時,通常是手忙腳亂,甚至不知所措,因此要如何控制好方向盤,確實是一大學問,冷靜則是不二法則,千萬別猛轉方向盤,否則只會讓車子更難以駕馭。

? ABS emergency braking緊急煞車

每位駕駛人都知道,踩煞車時可以轉動方向盤,但最難察覺的是,制動的同時有多少力量可以閃避危險;目前許多車輛均備有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防鎖煞車系統,能將煞車效果發揮至極限,進一步維護行車安全。

ABS稱得上是相當普遍的安全配備,這項創新的科技,主要能有效縮短煞車距離,以達到最佳的安全效果;然而,許多駕駛人卻不知道該如何正確使用這項裝置,常使ABS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

駕駛人在緊急煞車時會發現,在重踩煞車踏板後,均能感受到踏板所傳回來的明顯震動,但車子卻依然筆直地朝前方「撞」下去;其實,鎖死煞車、防止車輛前移本非ABS問世的本意,因為這項科技的正確使用方法,是讓駕駛人在緊急煞車之際,仍能轉動方向盤以迴避危險物。

該用戶從未簽到

發表於 2006-4-23 14:46 | 顯示全部樓層

  好深奧滴一門課啊?:)

  總覺得在路上開車,左閃右躲滴,大卡車或大貨車之類的,橫衝直撞,機車騎到汽車道?:L

  自己騎機車時,偶爾遇到省道有人上演玩命關頭,前天期中考考完了,跟朋友騎機車並排在路上聊天,就遇到一台 Ford Focus  黃色版開很快從我旁邊過去?:lol

  昨晚開車載女友回去的路上,省道四線道,也是遇見兩台,一台喜美5代,一台馬自達在互尬,天氣愈來愈熱,心浮氣燥容易擦槍走火...............:Q

  恭喜拓大當上汽車版主?:P  

該用戶從未簽到

 樓主| 發表於 2006-4-23 19:25 | 顯示全部樓層
馬路如虎口啦!!真的不是在開玩笑說,你不撞人都還得防著別人來撞你,小心一點才是!!:time:
恭喜拓大當上汽車版主
還要請芬大多指點啦!!我是看汽車這版真的是空太久了,版主!!:hug:

該用戶從未簽到

發表於 2006-4-26 01:02 | 顯示全部樓層
快拿到駕照了,但是還不太敢開上路面,來這裏學一學很有必要。

該用戶從未簽到

 樓主| 發表於 2006-4-26 22:37 | 顯示全部樓層
大大:快拿到駕照了?現在還在駕訓班奮鬥嗎?加油囉!!:hug: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NG新勢力綜合論壇

GMT+8, 2025-10-28 06: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