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新勢力綜合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632|回復: 0

[轉貼]熱不熱有關係 - 淺談賽車輪胎

[複製鏈接]

該用戶從未簽到

發表於 2006-4-30 14: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熱不熱有關係 - 淺談賽車輪胎
在澳洲GP大賽中,我們見到法拉利車手舒馬克(Michael Schumacher)不幸失控撞上護欄而退出比賽的驚險畫面,而在測時排位賽中拿下竿位的本田車手巴頓(Jenson Button),在決賽中的表現未如預期,最後還因為引擎縮缸而停在終點前。兩者退賽原因乍看之下毫無關聯,但事實上他們在比賽中都遭遇相同的困擾,就是輪胎抓地力不足的問題。


F1賽車所使用的熱融胎必須達到80-100℃工作溫度才能發揮最佳抓地性能,因此就算停在車庫,輪胎也必須覆蓋溫胎套來加熱。


以往的澳洲GP都是被安排在F1年度賽程的開幕站,今年由於全民運動會的緣故,改在4月份第一個週末舉行,地處南半球的澳洲,四季剛好與位於北半球的國家相反,今年溫度比起往年都來得低一點,決賽當時氣溫只有攝氏20度,跑到路面溫度攝氏27度。或許你會好奇為何要提到溫度,這跟輪胎抓地力有什麼關係?


熱融胎在高溫時輪胎表面橡膠會呈現融化狀態,圖示為使用過的F1輪胎,胎面融化後又冷卻凝固的狀態。


事實上溫度與輪胎抓地力的關係可大了,F1賽車所使用的輪胎是一般所謂的「熱融胎」,顧名思義就是「遇到熱會融化的輪胎」,反過來說就是不夠熱就不會融化,這不只是在玩文字遊戲,而是賽車輪胎真實狀況的寫照。都吃過麥芽糖吧?常溫之下的麥芽糖是凝固的、硬硬的,當你含在嘴裡時,隨著溫度上升麥芽糖會開始變軟、融化,接著會有黏牙的感覺,賽車用的熱融胎就是如此,當輪胎接地面的橡膠開始變軟、融化之後,路面如果有知覺,它也會感到「黏黏的」,摩擦力大幅提升,輪胎抓地力也跟著大幅提升。

為了因應不同的賽道特性與天候變化,輪胎製造商會開發各種不同配方與結構的輪胎供車隊使用,F1車手會在自由練習階段加以測試,挑選合適的輪胎,以期能達到最佳的速度表現。一部車只靠4條輪胎與地面接觸,無論是加速、減速或是轉彎,都必須透過輪胎來傳遞,輪胎抓地力不好,管你馬力多大、煞車多強、懸吊設計多好,都屬枉然。F1決勝四大要素:車手、引擎、空氣力學、輪胎,輪胎即佔有一席之地,其重要性由此可見。


澳洲GP大賽,法拉利車手舒馬克因為輪胎選擇錯誤,導致輪胎無法達到工作溫度而缺乏抓地力,最後不幸撞牆退賽。


回到澳洲GP現場,由於法拉利車隊決定不採用普利司通(Bridgestone)輪胎所推出的低溫配方輪胎,使得舒馬克在比賽中一直面臨輪胎無法達到工作溫度的問題,溫度上不來,輪胎不夠黏,抓地力當然不會好。再者,場上事故連連,安全車(Safety Car)出場帶隊多次,速度變慢導致輪胎溫度大幅降低,狀況更是雪上加霜,巴頓(Jenson Button)也因此遭遇輪胎工作溫度過低,而影響速度表現。當輪胎抓地力不佳時,如果車手試圖冒進,稍有失誤就會發生衝出賽道、彎不過去的情況,運氣不好就撞牆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NG新勢力綜合論壇

GMT+8, 2025-10-28 06: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