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新勢力綜合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833|回復: 1

[介紹]F1邁凱輪ˋ法拉利含車隊歷史ˋ車手ˋ現役賽車

[複製鏈接]
GIORGIO ARMANI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06-6-10 01: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車隊國籍
英國
車隊所在地
英國Woking
出賽場數
655場
世界冠軍
8次
分站冠軍
138次
杆位次數
115次
積分總數
2950.5分
車手冠軍
11次
最快單圈
113次
首場比賽
1966年 摩納哥站
首場勝利
1968年 比利時站
年度最佳成績
第1名
分站最佳成績
第1名

  
K. Räikkönen(芬蘭)
  
J.P. Montoya(哥倫比亞)


MP4-21
Bruce McLaren於1937年8月在紐西蘭出生,身為McLaren車隊的創始人,
他對F1世界的深遠影響,遠遠超過了他作為車手取得所有成績的總和。
1950年代中期,Bruce McLaren在家鄉開始了其賽車手生涯,
很快地他在1958年贏得了去歐洲參加F2比賽的獎學金,迅速晉升為單座位賽車的車手。

Ron Dennis這位英國人在1984年開始掌管McLaren車隊。
次年,他在Cooper車隊上演了自己的F1處女秀,在該賽季接近尾聲之時,
他已是一位時常可以拿下積分的車手,他最終在美國閉幕站拿下了分站冠軍,當時他只有22歲,
成為了F1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分站冠軍。
1960年他與Jack Brabham搭檔在車隊擔任二號車手,隔年Jack Brabham離開車隊,
Bruce McLaren晉升為首席車手,但經過了幾個賽季的征戰成績都不盡理想。
後來在Jack Brabham的鼓動下,他創立了「Bruce McLaren Motor Racing Ltd.」,
並開始研發及組裝自己的座駕。後來他把公司逐步發展成為一個成功的專業賽車公司,
因技術方面出類拔萃而贏得了業界口碑。
McLaren的首部F1賽車是由Robin Heard設計、並在1966年製造的。
第一年,因為必須遵照3.0升引擎的賽例,讓他很難找到與他設計的車架相匹配的引擎,
後來只好將就使用馬力性能不足的義大利Serenissima V8與笨重的Ford V8引擎。
1966年的英國站,Bruce McLaren從發車時的第十三位一路追趕,最終取得第六名,
為車隊贏得年度的第一分。
搭載Ford Cosworth DFV引擎的M7賽車後來成為車隊的終極武器,
Bruce McLaren在Race of Champion的比賽中駕駛這款新車拿下勝利。
1968年,Bruce McLaren成功說服1967年世界冠軍Danny Hulme加盟車隊,
在兩人共同奮戰下本來非常有機會拿到世界冠軍寶座,
但在賽季的最後幾場比賽中他們還是輸給了Lotus車隊的Graham Hill。

1980年代與Honda車廠合作的那段時間是McLaren車隊戰力的最顛峰時期。
雖然在北美的CanAm Sports Car系列賽當中,
Bruce和Danny所組成的McLaren車隊是一支極具戰力的車隊,
但1970年6月,Bruce McLaren在Goodwood測試CanAm賽車時不幸身亡。
儘管當時的M7賽車性能非常優異,但真正讓McLaren在F1佔有一席之地的卻是M23賽車,
1973年,Denny Hulme和Peter Revson正是駕駛這輛賽車贏得了三場比賽的勝利。
1974年,Emerson Fittipaldi離開Lotus車隊加盟McLaren,
同時也為McLaren贏得了首個車手與車隊雙料冠軍,
不過他在1975年輸給了Ferrari的Niki Lauda後決定離開McLaren。
後來James Hunt取代了他的位置,經過一個戲劇化的賽季,
James Hunt僅以一分的些微差距拿下了車手總冠軍,但車隊總冠軍卻被Ferrari車隊奪走。
1977年,James Hunt贏了三場比賽,但當時即將引進F1的地面效應科技,
卻是後來讓McLaren沒落一陣子的主因。
1984年,
McLaren車隊主席Teddy Mayer把公司的一部分股份賣給了當時參加F2比賽的Project Four車隊領隊Ron Dennis,
此後McLaren又開始在F1活躍了起來。
Ron Dennis非常注重細節,他與設計師John Barnard合作研發了一部經典的F1碳纖維車架MP4。
自1983年以來,
搭載Ford Cosworth DFV V8自然進氣引擎的McLaren賽車一直在與鋒芒畢露的渦輪引擎對抗,
但一款TAG Porsche V6渦輪引擎的問世給McLaren車隊帶來了光明的未來。

McLaren車隊的車手陣容很喜歡搞恐怖平衡,像是早期的Alain Prost與Ayrton Senna,
還有2005年Juan Pablo Montoya與Kimi Raikkonen的冰火組合。
1982年Ron Dennis說服Niki Lauda加入McLaren,1984年車隊又簽下了Alain Prost,
此時McLaren晉身為超級強隊似乎已是萬事具備。
Alain Prost與Niki Lauda在1984年縱橫了F1賽場,Alain Prost贏得七場比賽、Niki Lauda贏得五場,
但後者最後以72比71.5分的差距贏得了車手總冠軍,隔一年賽季車手總冠軍則被Alain Prost給奪走。
1986年Alain Prost衛冕成功,但是就車隊而言,
擁有Honda引擎加持與 Nigel Mansel、Nelson Piquet組合的Williams車隊顯然更加強勢。
但到了1988年,擁有Alain Prost、Ayrton Senna以及Honda引擎的McLaren完全主宰了F1,
贏得了賽季全部十六場比賽中的十五場,Ayrton Senna為McLaren贏得了自1985年以來的首個車手總冠軍,
隔一年Alain Prsot再度拿下車手總冠軍。
由於兩名隊友交惡,1989年賽季結束後Alain Prost轉隊至Ferrari,Ayrton Senna則留在McLaren,
而且接下來連續兩年再為McLaren奪得車手與車隊總冠軍。
1992年Honda退出F1,車隊被迫使用性能相對較差的Ford HB 3.5 V8引擎,
1993年Ayrton Senna勉強拿下五場勝利,之後因車隊戰力不佳而選擇轉隊至Williams。

與Mercedes Benz合作後,McLaren車隊又進入了另一個高峰期。
1994年Peugeot引擎取代了Ford,但接下來的賽季卻是災難不斷,整個賽季只能拿到42分。
1995年,McLaren開始與Mercedes Benz合作,但在這兩年的磨合期裡車隊只能拿下年度第四名。
1997年的開幕站,David Coulthard為車隊帶來了繼1993年Ayrton Senna在澳洲站取勝之後的首次勝利。
雖然車手陣容強大,但Mercedes Benz引擎的的耐用度不佳,
以致David Coulthard和Mika Hakkinen屢次與勝利擦肩而過。
後來David Coulthard終於在義大利站再次獲勝。
1997 年在西班牙Jerez賽道Williams車隊的Jacques Villeneuve賽車發生故障,
Mika Hakkinen因此拿下了他個人的F1首勝。

Mika Hakkinen在McLaren車隊拿下了兩座世界冠軍。
1998年的F1賽場再次成為McLaren的天下,
Mika Hakkinen和David Coulthard以壓倒性優勢連奪賽季前六場賽事中的五場勝利。
Ferrari車隊Michael Schumacher與McLaren一直拼鬥到賽季的最後一站,
但McLaren再次問鼎,把車隊和車手總冠軍都抱走。
1999年賽季喜憂參半,儘管McLaren仍然處於優勢,
但Ferrari和Michael Schumacher卻不斷縮小與他們之間的差距。
在這一年,機械故障、車手失誤、運氣不佳等等因素大大地阻礙了車隊的衛冕之路,
後來Ferrari以些微的優勢拿走了車隊總冠軍,不過車手總冠軍仍然是屬於Mika Hakkinen的。
2000年賽季一開始,Ferrari就以無敵之姿統治了F1,而McLaren則在引擎可靠性不足中掙扎
,David Coulthard在巴西站取得第二名,但成績因技術犯規宣告無效。
2001年賽季第三場比賽結束之後,McLaren意識到想要擊敗Ferrari將是難上加難,
儘管David Coulthard多次向Michael Schumacher挑戰,但這位蘇格蘭車手還是被遠遠地被拋在後面。
經歷了令人失望的一年之後,兩屆世界冠軍Mika Hakkinen宣佈在2002年退休,
同為芬蘭人的Kimi Raikkonen取代了Mika Hakkinen,
這位年輕車手選擇了離開Sauber車隊與Mercedes Benz簽下長期合約。
2002年的法國站,當時跑在第一順位的Kimi Raikkoene因為壓到跑道上的油漬而打滑,
在首場勝利近在眼前的情況下最後只能拿下分站亞軍。
該年McLaren在車隊排行榜下降一位,排在Ferrari和Williams之後名列第三,那年賽季又是令人失望的一年。
2003年,McLaren的改良版賽車MP4-17D似乎性能不錯、耐用度也極佳,
David Coulthard與Kimi Raikkoenen靠著它征戰了整年賽季。
在使用舊款改良版賽車這種不利的條件下,
Kimi Raikkonen仍在車手總冠軍爭奪戰中僅以2分之差名列年度亞軍,
但McLaren車隊卻沒能超過2002年打敗它的兩支車隊,依然名列第三名。

擁有超強的車手組合,2005年是McLaren絕地反攻的賽季。
McLaren車隊在2004年賽季前半段的成績一塌糊塗,引擎縮缸事件不斷。
直到賽季的尾聲MP4-19B賽車登場後車隊才恢復了該有的水準,
Kimi Raikkonen也在比利時站拿下了他第二個F1分站冠軍,但車隊的年度排名已經掉到第五位了。
2005年賽季,隨著Juan Pablo Montoya的加盟,
他與Kimi Raikkonen一冷一熱的的組合被公認是F1車隊中最為堅強的陣容;
但另一個關鍵因素是MP4-20賽車不僅得面對宿敵Ferrari與Williams,
還得力拼今年非常強勢的Renault與Toyota車隊。
McLaren車隊在2005年賽季證明了自己的研發功力,
他們的MP4-20被公認為2005年最快最猛的賽車,
但癟腳的引擎耐用度加上兩位車手普遍的運氣不好,
不僅讓Kimi Raikkonen最後敗給了Fernando Alonso,
McLaren車隊也在閉幕站時成為Renault車隊的手下敗將。
McLaren車隊2006年的MP4-21賽車的速度依然飛快,如果能把Mercedes-Benz引擎的耐用度提昇,
相信這支英國老牌車隊依然大有可為。

Kimi Räikkönen




所屬車隊
McLaren
駕駛車號
3
國籍
芬蘭
生日
1979/10/17
出生地
Espoo
婚姻狀況
已婚
身高
175
體重
62





Kimi Raikkonen年紀非常小的時候就參加了國家盃與國際盃的Karting,那時他不過才10歲。
他於1999年正式參賽Formula Renault,代表Haywood Racing車隊參加了四場比賽,
第一場比賽獲得第三名,後三場因技術故障而退出比賽,在與Manor Motorsport簽約後,
他又贏得了四次Formula Renault冬季系列賽的冠軍。

Kimi Raikkonen在進軍F1的第一年就有亮眼的表現,因此受到了Mercedes Benz的青睞。
2000年,Kimi Raikkonen繼續代表Manor車隊出賽,在英國Formula Renault錦標賽,
這名年輕的芬蘭車手輕鬆地在十個分站的比賽中取得七場勝利,另三場比賽也跑進了前三名,
並取得七場竿位以及六次最快單圈。
同年,他又在歐洲Formula Renault錦標賽中取得了兩次冠軍,兩次竿位和兩次最快單圈。
在總共二十三場的比賽中,Kimi Raikkonen的勝率超過50%,贏得十三次的冠軍,
這也引起了Sauber車隊老闆Peter Sauber的注意。

天時、地利、人合,與同鄉Mika Hakkinen的推薦下,「冰人」在2002年順利加盟McLaren車隊。
Kimi Raikkonen只有二十三場低階方程式的參賽經驗,而且在完全沒有F3或F3000試車或參賽經驗,
就於2001年代表Sauber車隊出賽F1。
雖然這位年輕的芬蘭人在較早的測試中表現優異,但FIA還是只給了他臨時超級駕照,
必須得觀察幾場比賽後再決定要不要給他正式超級駕照。
不過在2001年的頭幾場比賽Kimi Raikkonen表現優異,沒多久他就拿到了正式超級駕照。
Kimi Raikkonen在2001年表現亮眼,幫助Sauber車隊取得了有創隊以來最好的成績,
年度車隊排名第四。
儘管對他加入F1的負面評論一直不斷,但並不影響別人注意到他的駕駛技術,
僅僅經過一年的F1比賽後,他就被McLaren車隊選中接替將要退休的兩次世界冠軍Mika Hakkinen。
整個2002年賽季,Kimi Raikkonen的成績相當出色,某些時候甚至超過了他經驗豐富的隊友David Coulthard。
他在這一年本來極有可能贏得他第一個分站冠軍,但令人遺憾的是在法國站的髮夾彎,
由於Alan McNish的Toyota賽車縮缸導致機油外洩到跑道上,
讓Kimi Raikkonen的賽車衝出了賽道,因此將該站冠軍拱手讓給了Michael Schumacher。
2003年賽季,Kimi Raikkonen再次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他在馬來西亞站贏得了第一個分站冠軍,
並且在最後一站的比賽前,一直是Michael Schumacher衛冕年度車手冠軍的道路上最具威脅之競爭者。
因此,2004年對這名年輕的芬蘭人而言似乎一片光明,
一些專家也認為他或許可以在2004年終結Michael Schumacher的連冠之路。

進軍F1的第三年就拿下了年度亞軍,其冷靜的駕駛風格是許多車手都望塵莫及的。
McLaren車隊使用MP4-19賽車開始了2004年的征戰,
不久後MP4-19就被證明是一輛完全缺乏競爭力的賽車,
賽季開始後Kimi Raikkonen遭遇到一連串的縮缸讓他接連退賽,
這也使他的鬥志受到了嚴重的打擊,不過後來的比利時站讓他拿下勝利,
似乎也讓他找回了一點信心來面對2005年賽季。
Kimi Raikkonen在2005年賽季頭三站的表現並不搶眼,但在聖馬利諾站時,
他的鋒頭幾乎壓過了已經贏得兩場勝利的Fernando Alonso,
因為他當時開的是被譽為世上最快的賽車McLaren MP4-20。
但好景不常,MP4-20速度雖然飛快,
但耐用度卻時常讓Kimi Raikkonen不是在排位賽被罰倒退十位、就是在決賽時發生機械故障,
這也讓Kimi Raikkonen與2005年的世界冠軍失之交臂。
不過到了到數第二場的日本站,
從後排起跑的Kimi Raikkonen在最後一圈卻超越了從前排起跑的Renault車隊Giancarlo Fisichella,
這位芬蘭車手用這個超越動作來展現他的實力,這同時也成為2005年最經典的超越鏡頭。
Juan Pablo Montoya




所屬車隊
McLaren
駕駛車號
4
國籍
哥倫比亞
生日
1975/9/20
出生地
Bogota
婚姻狀況
已婚
身高
168
體重
72





Juan Pablo Montoya的Karting生涯從1981年開始,1984他年獲得全國Karting兒童組冠軍,
並於1985和1986年分獲地區性和全國Junior Karting的第二名和冠軍。
1987至1989年,Juan Pablo Montoya又取得了幾項地區和全國盃Junior Karting的勝利。
1990和1991年,他獲得了Junior Karting世界錦標賽冠軍。

在拿下國際F3000總冠軍後,Juan Pablo Montoya又拿下了CART與Indy 500的總冠軍。
1992年,
這位才華洋溢的哥倫比亞年輕人參加了美國Barber系列賽和在哥倫比亞舉行的Formula Renault錦標賽,
拿下了五次竿位與四次勝利。
1993年,Juan Pablo Montoya參加了哥倫比亞GTI房車錦標賽,在八場賽事中奪得七場冠軍,
並拿下七次起跑竿位。
1994年,他獲得Sudam 125 Karting冠軍、美國Barber Saab 錦標賽季軍外,
還有墨西哥Formula Class N五場賽事中的三次勝利,並取得四四次竿位。
他的精彩演出並沒有結束,1995年,
他取得英國Formula Vauxhall錦標賽第三名以及波哥大六小時耐久賽冠軍。
1996年,Juan Pablo Montoya獲得英國F3錦標賽冠軍和荷蘭Marlboro Masters F3的第四名,
並代表Mercedes Benz參加了在英國Silverstone舉行的ITC。
1997年,他代表Marko車隊出賽並獲得國際F3000錦標賽亞軍,
在這一年他得到了測試F1賽車的機會,在擔任Williams車隊測試車手不久,
Williams就與Juan Pablo Montoya正式簽約,這也為他在F1的未來打下了基礎。

2001年,Juan Pablo Montoya取代了Jenson Button在Williams車隊的位置。
1998年,Juan Pablo Montoya以積65點的總積分刷新國際F3000錦標賽的紀錄並獲得了該項賽事的總冠軍。
1999年,Williams車隊老闆Frank Williams為Juan Pablo Montoya安排了一筆車手交換協議,
由美國CART系列賽的Alex Zanardi來F1與Ralf Schumacher搭檔,
而讓Juan Pablo Montoya到美國為Chip Ganassi車隊出賽CART。
Juan Pablo Montoya第一年參賽就取得了CART總冠軍,共獲得七個分站冠軍與七次竿位,
成為該項賽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總冠軍。
盡管Frank Williams希望Juan Pablo Montoya能在2000年回到F1,
但他本人卻希望能在CART系列賽至少再跑一個賽季來累積經驗。
2000年Chip Ganassi車隊開始使用Toyota引擎後戰力一路下滑,
但Juan Pablo Montoya仍然取得了年度第九名,
並獲得三站冠軍、七次竿位,同時他還獲得了Indy 500的總冠軍。

Juan Pablo Montoya火爆的駕駛風格,是許多車手的眼中釘。
2001年Juan Pablo Montoya回到Williams車隊與Ralf Schumacher搭檔,
並在義大利站取得了他的第一個F1勝利。
Juan Pablo Montoya在他的首個F1賽季中幾度登上領獎台並拿下三次竿位,
但他火爆的駕駛風格卻在F1賽場中掀起了不小的風波。
這位哥倫比亞人從不甘心落後在Michael Schumacher之後,
他在巴西站超越Michael Schumacher的畫面至今仍被車迷們津津樂道,
同時他激烈的駕駛特性也常被人拿來與Jacques Villeneuve相比較,
其實Juan Pablo Montoya早已打算要在2002年拿下世界冠軍頭銜。
令人遺憾的是,Juan Pablo Montoya雖然拿到了七個竿位、並且贏得了「排位賽之王」的封號,
但是他卻沒能將排位的領先轉化為決賽的勝利,最後他落後給兩位Ferrari車手名列年度積分榜第三名。
2003年,這位哥倫比亞人在美國站之前一直為車手總冠軍頭銜而打拼,最終他獲得兩個分站冠軍。
2004年是他效力Williams車隊的最後一個賽季,因為他已與McLaren車隊簽下了2005年車手合約。

2005年Juan Pablo Montoya轉隊至McLaren。
2004年賽季Juan Pablo Montoya仍然為Williams車隊效力,
但只有Michael Schumacher和Ferrari車隊才是這個賽季的主角。
FW26賽車的性能並不算強勢,
而Ralf Schumacher由於在美國站發生嚴重的撞車事故缺席了大半個賽季,
這使得Williams車隊本已艱難的局面更雪上加霜。
Juan Pablo Montoya一直努力從困境中脫出,但是儘管他在賽季的最後一場比賽中贏得了久違的勝利,
但最終只能獲得第五名的成績,也再次驗證了整個賽季的艱困。
2005年Juan Pablo Montoya加盟了McLaren車隊,
他與Kimi Raikkonen的組合被認為是除了Ayrton Senna與Alain Prost之後F1場上最堅強的車手陣容,
Ron Dennis相信他可以從Juan Pablo Montoya身上壓榨出更多潛力。
Juan Pablo Montoya在McLaren車隊的第一年顯得有點適應不良,
MP4-20賽車似乎不太符合他的駕駛風格,賽季前幾場比賽他不僅因為打網球受傷而錯過兩場比賽,
還得在最短的時間內調適自己的駕駛風格來適應MP4-20賽車的特性。
到了賽季中期,Juan Pablo Montoya漸入佳境,拿下了數場的分站勝利。
不過在土耳其、比利時、中國站的失誤與退賽,不只讓他少拿許多積分,
還讓McLaren車隊在車隊冠軍爭奪戰之中敗給了Renault車隊,
相信許多人都認為Juan Pablo Montoya必須為了車隊吃敗仗負起小部份的責任。


McLaren MP4-21

被各界認為是2006年F1賽季最熱烈期盼的賽車McLaren MP4-21,
於2006年1月23日終於在西班牙Barcelona賽道由車隊測試車手Pedro de la Rosa駕駛它出場。
仍然是採用開賽前暫時性的橘色塗裝,Pedro dela Rosa則是擔任MP4-21賽車首航的任務。
MP4-21在引擎進氣口兩側依然保留著極富侵略性的牛角上翼,
前鼻翼中央部位也修改成為更向下延伸且更富曲線美的造型。
McLaren車隊希望MP4-21賽車能比在2005年贏得10場分站冠軍的MP4-20更強悍、更具競爭力,
它同時被賦予了擊敗Renault R26賽車來奪下2006年F1世界冠軍的重要使命。

如果能徹底解決引擎耐用度的問題,McLaren今年依然大有可為。MP4-21基本上是輛新車,
但是其基本設計概念是由2005年的MP4-20衍生而來的,
因2006年賽季改變的引擎規則,動力心臟從V10 變成V8,這已經支配了新車開發的整個設計流程。
MP4-21的研發開始於2004年8月,當時McLaren車隊開始考慮新的V8 2.4升動力心臟,
因為在2005年,引擎必須連續撐完兩場比賽。
從零開始設計和製造,Mercedes-Benz FO108S的V8引擎在2005年6月15日首次上測試機運轉,
於同年9月13日第一次裝置在車架上於英國Silverstone賽道進行試航。
賽例要求新的V8引擎得有2.4升的排氣量,除此之外,需要彌補對空氣力學上的限制,
這就花了車隊很多的時間和精力。
超過150匹以上的馬力縮減給空氣力學的設計上增加了難度。
McLaren車隊很滿意新的MP4-21的首航任務,
Mercedes-Benz新引擎在賽道上大概已運行了6500公里之多,
而它在英國Brixworth與德國Stuttgart工廠測試機上運行的里程數則是兩倍有餘。
如果McLaren車隊在2006年賽季能徹底解決引擎耐用度問題,相信以他們極有機會一拼年度總冠軍。
McLaren MP4-21賽車開發流程表
第一次引擎設計會議
2004年8月
引擎規格首次發佈
2004年10月
著手MP4-21草圖設計
2005年4月
第一次車架設計會議
2005年4月
變速箱模擬
2005年4月中旬
車架規格首次發佈
2005年5月
第一次變速箱計畫擬定:
2005年5月
V8引擎首次馬力機測試
2005年6月
開始風洞測試
2005年6月上旬
第一次著手描繪變速箱草圖
2005年7月
材料規格公佈,尺寸定案
2005年8月
V8引擎首次賽道測試
2005年9月
變速箱開始製造
2005年9月
車架開始製造
2005年10月
原型車製作
車架:2005年11月引擎
最初版:2005年11月引擎
最終版:2005年12月
車架第一次組裝
2005年12月
FIA車架撞擊測試
2005年12月
第一副車架製作
2005年12月
第一副車架製作完成
2006年1月
MP4-21首航
2006年1月23日
 

車身編號:MP4-21
引擎:Mercedes-Benz FO-108S V8
排氣量:2400 cc
引擎夾角:90 度
車體結構:碳纖維蜂窩組織
前懸吊系統:雙A臂
後懸吊系統:雙A臂
避震器:McLaren
輪圈:Enkei
輪胎:Michelin
來令片材質:碳纖維
方向盤儀錶:McLaren
電子系統:Magneti Marelli
電池:Renault F1
變速箱:七前速半自動







車隊國籍
義大利
車隊所在地
Maranello
出賽場數
771場
世界冠軍
14次
分站冠軍
182次
杆位次數
178次
積分總數
4198.77分
車手冠軍
14次
最快單圈
181次
首場比賽
1950年 摩納哥站
首場勝利
1951年 英國站
年度最佳成績
第1名
分站最佳成績
第1名

  
M. Schumacher(德國)
  
F. Massa(巴西)


248 F1
如果說起賽車的歷史,那Ferrari絕對是最負盛名的車隊。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Ferrari就積極投入賽車運動,而從1950年開始舉辦的F1中,
當時Enzo Ferrari的車隊以非常強勢的姿態出現在賽場上。
在第一年賽事中無功而返之後,Alberto Ascari與Jose Froilan在1951年代表Ferrari車隊出賽,
將目標直指擊敗Alfa Romeo車隊,
可惜的是Alberto Ascari最後僅以些微的差距在閉幕賽中敗給了Juan Manuel Fangio。

1980年Jody Scheckter為Ferrari拿下世界冠軍。
後來,F1的引擎技術規範改成2.0升,還好Ferrari已做好了萬全的準備,在這幾年的比賽中,
Alberto Ascari可說是所向披靡;但後來F1主辦單位又將引擎規範改為2.5升,
此時的Ferrari賽車已敵不過Maserati與Lancia。
1955年,Juan Manuel Fangio奪下世界冠軍之後轉投效Ferrari車隊,
不過隔年他又轉隊至Maserati,少了這位世界冠軍的加持,
Ferrari車隊在1957年賽季的成績可說是非常的慘淡。
1958年,Ferrari發表新賽車Tipo 146,以Enzo Ferrari兒子的名字命名為「Dino 156」,
當年這部賽車讓Ferrari奪回了在F1中的領先地位,
儘管當時許多車迷都認為RRC Walker車隊的Stirling Moss才是世界冠軍的熱門人選,
但Ferrari車隊Mike Hawthom在最後一場比賽中依然拿下車手世界冠軍的頭銜,
不過在此後的兩年裡,F1成為Cooper車隊的天下。
1961年,Ferrari挾著搭載1.5升V6引擎新車Ferrari 156捲土重來,但悲劇在義大利Monza賽道上演,
偉大的德國車手Wolfgang von Trips在此意外身亡,
不過他的隊友Phil Hill為Ferrari拿下這一站的分站冠軍。

Ferrari從1980開始至1990年代的末期,都是一支沒有競爭力的車隊。
1966年,3.0升引擎規則的導入使Ferrari車隊再次陷入困境,
此時他們的目標是要盡力追趕Cosworth在1967年導入的DFV引擎。
在往後的八年裡,Ferrari的整體表現始終在水準之下,只有Jacky Ickx能幫車隊帶來有限的積分,
以及其隊友Clay Regazzoni在1970年義大利站所拿下的分站冠軍。
1974年Niki Lauda加入Ferrari車隊,這位奧地利車手雖然速度快但是缺乏經驗,
因此在當年輸給了McLaren車隊的Emerson Fittipaldi。
但經過了一年的磨練後,Niki Lauda為Ferrari車隊拿下了車隊世界冠軍頭銜,
也為他個人拿下了車手世界冠軍。到了1976年的德國站Nurburgring賽道,
一場險些喪命的意外讓他以僅僅一分的些微差距把世界冠軍拱手讓給了McLaren車隊James Hunt,
不過1977年Niki Lauda再次拿下車手世界冠軍、也為Ferrari拿下車隊世界冠軍。

Jean Alesi在為Ferrari效力時,偶而會有不錯的表現。
1979年,Ferrari車隊與其車手Jody Scheckter分別拿下車隊與車手世界雙料冠軍,
該年之後直到1999年,Ferrari就再也沒有拿到過車手世界冠軍了。
Jody Scheckter在1979年是擊敗隊友Gilles Villeneuve拿下世界冠軍的,
但他整年賽季只贏得過兩場比賽,反倒是隊友贏了三場比賽。
Ferrari 312-T5賽車在1980年簡直是毫無競爭力,當時1.5升的渦輪引擎開始在F1中漸漸成為主流,
因此Ferrari推出了搭載1.5升V6渦輪引擎的126C賽車應戰。
1981年,Gilles Villeneuve在摩納哥與西班牙站拿下勝利,
後來車隊聘請了一位英國設計師Harvey Postlewaite,
在1982年設計出堪稱經典的126C2賽車,但此時悲劇再度次上演,
Gilles Villeneuve比利時站的練習賽中喪生;
接下來,Didier Pironi在德國站的比賽中受傷,而當時他在車手積分榜中名列第一。
儘管Ferrari贏得了該年與次年的車隊總冠軍,
但車手總冠軍則是落入Williams車隊Keke Rosberg與Brabham車隊Nelson Piquet的手中。

1996年Michael Schumacher加盟Ferrari後,車隊開始致力於車輛的研發,為
的就是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打入前三甲。
到了1988年,備受愛戴的Enzo Ferrari以90歲的高齡與世長辭,
幸運的是他並沒有親目睹到1990年Alain Prost和Ayrton Senna間極具爭議的爭鬥,
當年Alain Prost贏了五場比賽,但在日本站卻輸給了Ayrton Senna。
1996年,天之驕子Michael Schumacher加入Ferrari車隊,起初Ferrari的車迷們並不喜歡這位德國車手,
但卻有更多人認為他的加盟無疑為車隊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在車隊經理Jean Todt的全力支持下,Michael Schumacher奇蹟般地使Ferrari車隊起死回生,
在那一年重新向世人展現了他們的實力,這也使Michael Schumacher贏得了Tifosi的尊敬,
並成為車隊的靈魂人物。
1997年的五場分站勝利讓Michael Schumacher成為爭奪車手冠軍的熱門人選,
但他在該年最後一場比賽中與Jacques Villeneuve發生擦撞,因此無緣問鼎總冠軍寶座。
1998年,Ferrari車迷們希望車隊能夠奪回闊別已經十九年的車手冠軍頭銜,
但事情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順利,賽季最後一場比賽Michael Schumacher的F300賽車因爆胎退出比賽,
再次眼睜睜地看著奪冠的機會從身邊溜走。
已經二十年沒有Ferrari車手問鼎世界冠軍,而Michael Schumacher將會結束這不光彩的紀錄。
當時McLaren車隊仍主宰著F1賽事,從1998年來一直如此,
但Ferrari工程師已製造出了足以挑戰銀箭MP4系列賽車的新車Ferrari F399。

2000年開始,Ferrari開始了他們的連霸之路。1999年Michael Schumacher全力以赴,
但在英國站的撞車事故使得他缺席了最後兩場比賽之外的全部賽事,
因此隊友Eddie Irvine扛起了車隊爭取車手冠軍的大旗。
Michael Schumacher的缺席對車隊的影響非常大,不只他不能讓車隊贏得比賽,
F399的研發因為沒有了他似乎也停擺了下來,
車隊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毫無挑戰性的F399在跑道上輸給McLaren MP4-14。
賽季最後兩場比賽,Michael Schumacher重返戰場,儘管Ferrari奪取車手總冠軍的願望沒能實現,
但他們還是贏得了1999年的車隊總冠軍。
2000年賽季,Ferrari的夢想終於實現了。
以澳洲站壓倒性的勝利為開端,Michael Schumacher勢如破竹,
最終在賽季倒數第二場比賽中提前封王車手總冠軍,
接下來的最後一場比賽Ferrari也將車隊冠軍給抱走。
在2001年,Ferrari車隊的表現也非常強勢,Michael Schumacher贏得了第四個車手總冠軍,
這也是他連續第二次與車隊同時獲勝。
他同時成為自1953年來首位在第十三場比賽過後即提前封王的車手,
這個勝利同時也是Ferrari的三連霸!

Michael Schumacher在Ferrari拿下了五座世界冠軍,也奠定了他天王的地位。
全世界的車迷都公認,2002年的F1是Michael Schumacher與Ferrari車隊的天下,
第十一站的比賽結束後,德國車手第五次贏得了車手世界冠軍,
不久,他又與隊友Rubenas Barrichello攜手幫助Ferrari拿下車隊總冠軍。
這年一賽季,他們不斷締造新的紀錄,最終拿下了全年十七場賽事中的十五場勝利。
由於FIA引進了一連串為了抑止Ferrari與Michael Schumacher連年獨霸的新規則,
2003年賽季Ferrari車隊沒能刷新更多的歷史記錄,
世界冠軍爭奪戰也一直延燒到日本閉幕站,但Ferrari車隊和Michael Schumacher依然得以衛冕成功。
2004年賽季首場比賽對Michael Schumacher來說是一個完美的開始,
在接下來的四場比賽中,這位德國車手皆拿下勝利,
直到摩納哥站他與Juan Pablo Montoya相撞而退出了比賽,
摩納哥站的失利並沒有影響Michael Schumacher在後來的七站比賽中繼續稱霸。
雖然沒能戰勝Kimi Raikkonen的McLaren MP4-19B賽車而拿下比利時站的冠軍,
但分站第二名的成績也足以讓他再次登上車手總冠軍的寶座。

美國站是Ferrari車隊在2005年的唯一勝場,而且只有六部車參賽。
隨著2004年賽季的結束,
很多人一時之間可能找不到足以形容Ferrari車隊在這個賽季所取得輝煌成就的形容詞。
他們贏得了十八場比賽中的十五場勝利,兩位車手登上領獎台的次數達到了二十九次,
而且他們僅有兩次未能完成比賽的紀錄。
Ferrari F2004賽車的性能是如此卓越,
以至於車隊決定繼續使用它的改良版F2004M賽車來參加2005年賽季的前幾場的比賽。
原本以為Ferrari在2005年依然會持續以往無敵的戰力,
但因為FIA頒布的在比賽中不得更換輪胎的賽例改變了多年來Ferrari獨大的生態。
F2005賽車的下壓力先天上就不足,原本多少期望能藉由Bridgestone輪胎來彌補這個缺憾,
但Bridgestone為了要讓一組胎能撐完整場比賽,因此輪胎變得更耐磨,相對的抓地力就降低。
Ferrari車隊在2005年僅拿下過一場的分站冠軍,
而且是在所有使用Michelin輪胎的車隊都退賽的情況之下,
如果不是靠著在美國站拿下1、2名,Ferrari車隊在2006年應該不可能掛上5、6號車牌的,
因為他們在2005年車隊總積分是會輸給Toyota車隊的。
整體來說,Ferrari車隊在2005年賽季是毫無競爭力可言的,因此車隊誓言要在2006年賽季扳回顏面。
Michael Schumacher




所屬車隊
Ferrari
駕駛車號
5
國籍
德國
生日
1969/1/3
出生地
Hurth-Hermuhlheim
婚姻狀況
已婚
身高
174
體重
75





1987年,Michael Schumacher參加名為Formula Koenig的Karting系列賽並獲得冠軍,
因此開始了他的職業賽車手生涯。後來他晉級到Formula Ford,
在德國國內的錦標賽中得到第四名,而在歐洲盃的賽事中,
他輸給了Mika Salo而只能拿下第二名。

當時年僅20歲的Michael Schumacher不僅拿下了德國F3總冠軍,
還擊敗了勁敵、英國F3總冠軍Mika Hakkinen拿下了澳門F3總冠軍。
到了1989年,Michael Schumacher參加了德國F3錦標賽,
與他的隊友Heinz-Harald Frentzen並列第三名,與第二名僅1分之差。
1990年,他在該項賽事中五次獲勝後取得年度總冠軍,之後並在贏得了澳門F3和日本富士F3的冠軍。
Michael Schumacher對原型車賽事也非常熟悉,他是Mercedes Benz當時積極培養的年輕車手,
並贏得過在墨西哥城舉辦的比賽,
1991年他再次駕駛Sauber C9原型車贏得了在日本Autopolis舉行的比賽。
同年,他初次參加日本F3000,並在日本Sugo的比賽中獲得第二名,
那一年更為重要的是Michael Schumacher進入F1,代表Jordan車隊參加了比利時站的比賽,
他在排位賽中獲得第七名,但由於離合器發生故障,在正式比賽只跑了一圈後就退賽,
這也是他唯一一次代表Jordan車隊參賽,因為他優異的表現讓他立即被Benetton車隊給挖走。

Michael Schumacher當年為二線車隊Benetton效力時就拿下了兩座世界冠軍。
1992年,Michael Schumacher八次登上F1的領獎台,其中在比利時站首次拿下分站冠軍寶座。
賽季結束時,他以53分排在第三名;1993年他取得第四名,並贏得了葡萄牙站的冠軍。
1994年,Michael Schumacher讓車迷對他刮目相看,
代表Benetton車隊參賽的他擊敗了Williams車隊的Ayrton Senna獲得了當年F1的總冠軍。
Ayrton Senna逝世後,Michael Schumacher可說是戰無不勝,
雖然當時Benetton車隊陷於作弊的謠言之中,而在澳洲站的比賽中一個頗有爭議的撞車事件後,
Michael Schumacher以1分的優勢擊敗了Damon Hill取得了冠軍。
九次勝利後,Michael Schumacher贏得了他的第二個F1冠軍,
但1996年Michael Schumacher投效Ferrari車隊。
那一年,他將戰力普通的Ferrari賽車發揮到了極限,共贏得了三個分站賽冠軍。
1997年的競爭更加激烈,他贏得了摩納哥、法國、加拿大、比利時和日本站的冠軍,
並以領先Williams車隊Jacques Villeneuve一分的優勢進入了最後閉幕賽西班牙站。
比賽卻再一次出現了爭議,兩人的賽車撞在一起,Jacques Villeneuve得以繼續比賽獲得了總冠軍,
Michael Schumacher則被FIA取消了該年的所有積分。

就是這個爭議性的一撞,不只讓Michael Schumacher拿不到1997年的世界冠軍,
連全年積分都被取消,而且許多人對他的駕駛道德產生疑慮。
1998年,Ferrari賽車的性能明顯增強,Michael Schumacher也立下了取勝的決心。
雖然賽季一開始McLaren車隊霸佔了領先的地位,但是Michael Schumacher並未放棄,
駕駛著Ferrari賽車盡力追趕,贏得了六個分站的勝利。
在最後的冠軍爭霸賽中,Michael Schumacher雖然獲得竿位但起跑並不理想,隨後又在比賽中爆胎,
因而失去了奪冠的機會。
1999年賽季對Michael Schumacher來說並不順利,他在開幕賽中就遇到了問題,
但後來的賽事他又居於領先地位。正當他有望為Ferrari車隊奪得冠軍的時候,悲劇就此發生,
在英國站第一圈的比賽中,Michael Schumacher因撞車而斷腿,好幾個月無法參加比賽,
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賽季繼續進行而無能為力。
他在當年最後兩站的比賽中重回賽場,
儘管Michael Schumacher的隊友Eddie Irvine最終以些許的差距沒能拿下年度冠軍車手的頭銜,
但他們為Ferrari車隊奪得了自1983年以來的第一個年度車隊冠軍。
2000年賽季,Eddie Irvine加盟Jaguar車隊,Michael Schumacher開始與Rubeans Barrichello搭檔,
這個賽季無疑成為Michael Schumacher的F1生涯中最輝煌的一年。
贏得前三站的比賽後,這位Ferrari車手奪冠的氣勢似乎無人能擋,
雖然賽季中段的一些失誤使他領先McLaren車手的幅度大大縮小,但奪冠的決心並沒有動搖。
在日本站的比賽後,Michael Schumacher贏得了他的第三個世界冠軍、
並為Ferrari車隊奪得二十一年來首個車手總冠軍,在閉幕賽馬來西亞站的比賽後,
他還為Ferrari車隊贏得了車隊總冠軍。

Michael Schumacher創下七次世界冠軍的記錄,可能在未來10年內都沒有辦法被其他車手打破。
2001年,Ferrari車隊和Michael Schumacher從第一站到最後一站的比賽一直擁有極大優勢,
在十七站的比賽中,Michael Schumacher打破無數的紀錄,
並在倒數第五場匈牙利站的比賽中提前贏得了他的第四個世界冠軍,
自此他已經是贏得分站冠軍次數最多的紀錄保持者,超過了Alain Prost的五十二次,
而Michael Schumacher帶著更加堅定的決心和更加強大的Ferrari車隊一起進入了2002年賽季。
從2002年賽季的第十一站起一直到賽季末,這位德國車手一次又一次地刷新紀錄,
證明著他的冠軍寶座是無人能挑戰的。
而2002年在奧地利站也出現了不名譽的一幕,
隊友Rubeans Barrichello迫於車隊指令將分站勝利讓給了Michael Schumacher,
接踵而來的是車迷們對站在領獎台上的世界冠軍給予一片噓聲。
2003年Michael Schumacher與Kimi Raikkonen和Juan Pablo Montoya對冠軍頭銜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這場競爭直到日本站才落幕,Michael Schumacher驚險的拿下他第六個車手世界冠軍。

Michael Schumacher儼然成為繼Ayrton Senna之後最偉大的F1車手。
2004年Michael Schumacher再次統治了F1賽場,在前十三場比賽中他獲得了其中十二場的勝利,
加上在賽季倒數第二場的日本站再次拿到冠軍,從而使自己在2004年的獲勝場次達到了十三次,
今後可能很難有人能夠打破Michael Schumacher的七屆車手總冠軍的這一項紀錄了。
2005年沒有被Michael Schumacher打破的紀錄已所剩無幾,
車迷唯一想知道的是如果Ferrari車隊能讓他的隊友跟他公平競爭的話,
他還能再拿下多少次車手冠軍頭銜、拿到多少場分站的勝利。
不幸的是,在他退休之前,他永遠是Ferrari車隊的首席車手,其天王地位無人能挑戰。
2005年或許是Michael Schumacher進軍F1之後最慘烈的一季,
駕駛跟Renault R25、McLaren MP4-20相比之下毫無競爭力的Ferrari F2005,
加上抓地性能頗差的Bridgestone輪胎,
Michael Schumacher只能在僅剩六部賽車出賽的美國站拿下分站勝利。
這一年不僅他的車隊戰力低落,他多年來的好運道在2005年也派不上用場,
期待在比賽中得以換胎的2006年可以讓這位F1天王時來運轉。
Felipe Massa




所屬車隊
Ferrari
駕駛車號
6
國籍
巴西
生日
1981/4/25
出生地
Sao Paulo
婚姻狀況
未婚
身高
166
體重
59





Peter Sauber是F1圈裡著名的「伯樂」,在2001年他簽下了Kimi Raikkonen,
隨著這位小芬蘭飛人隔年拋下他而轉到McLaren車隊後,Peter Sauber不得不再去物色另一位新手。
Felipe Massa在Karting系列賽中渡過了許多年,1990年他在巴西Micro-Kart Cat的比賽中獲得第四名,
隨後一年他又獲得年度第六名,1993年獲得第三名,
他一直不斷地參加Karting直到1998年他首次參加Formula Chevrolet的比賽,
並獲得年度第五名,出乎意料的是在接下來的一個賽季他竟獲得了總冠軍。

Peter Sauber對Felipe Massa第一年的表現並不滿意,因此把他外放到Ferrari車隊擔任測試車手,
順便磨練一下。2000年他在義大利Formula Renault獲得冠軍,
事隔一年後他又在歐洲Formula Renault錦標賽取得了勝利,
2001年當他贏得Euro3000錦標賽總冠軍時他的賽車生涯正爬到了高峰。
首先,Peter Sauber給了Felipe Massa測試Sauber賽車的機會,
不錯的成績讓Peter Sauber對他充滿了信心,當然也包括提供一份正式的車手合約給Felipe Massa。
Felipe Massa在他的首個F1賽季中表現不俗,但同時他也經常由於速度過快而衝出跑道,
這年賽季他最好的成績是在西班牙站獲得第五名,雖然他在這場比賽中落後給隊友Nick Heidfeld,
但他在另兩場比賽分別拿到了分數。
但這些成績不足以保住這位巴西車手在F1賽場上的位置,
2003年Sauber推薦他去Ferrari車隊擔任測試車手,希望他能磨練一年後再回Sauber車隊。

由於經紀人是Ferrari總監Jean Todt的兒子Nicolas Todt,
因此Felipe Massa可能會在Michael Schumacher退休後回到Ferrari車隊擔任正式車手。
在Ferrari車隊進行了一些測試後,Felipe Massa渴望利用回到賽場的機會證明他是一位有實力的車手。
2004年他在五場比賽中都獲得了積分,並在年度車手積分榜上名列第十二位,
但在整體表現上卻不如隊友Giancarlo Fisichella。
該賽季Felipe Massa最引人注目的成績並不是他在比利時站拿下了第五名,而是在巴西閉幕站比賽中,
他在家鄉父老的面前居然有一圈是處於領先的位置。
2005年,Felipe Massa繼續留在Sauber車隊,此時他已經不再是一位F1賽場上的菜鳥了,
他的首要任務就是要證明他比他的前世界冠軍隊友Jacques Villeneuve要來得優秀。
雖然Felipe Massa在2005年賽季只拿下11分、車手年度排名第13名,
不過他至少向車迷證明了他打敗了他的世界冠軍隊友Jacques Villeneuve。
隨著他的同胞Rubens Barrichello提前與Ferrari車隊解約,Felipe Massa得以更快地加盟Ferrari,
在2006年賽季擔任Michael Schumacher的隊友。
但這對他來說是好是壞?
因為任誰在Michael Schumacher的陰影下都難有出頭之日,
除非是這位F1天王在2007年宣佈退休,
但如果來接Michael Schumacher位子的是Kimi Raikkonen呢?
Felipe Massa最好是在2006年盡量凸顯自己優異的一面,
看看2007年有沒有機會跳槽到別的大車隊吧?
Ferrari 248 F1

Ferrari車隊在1月份發表了2006年F1的參賽車,打破了長年以年份來命名的傳統,
這部2006年賽車被稱為248 F1,此名稱來自於2.4升V8引擎。
依然採用紅色的塗裝,248 F1在外型上與F2005還算是類似,不過某些部份已有明顯的修改,
像是設置在側邊進氣口上方的後視鏡。
另外,在車頭部份,已經由1、2號車排改為5、6號,同時也新增加了Martini這個贊助商的標誌。

Ferrari引擎在動力輸出與耐用度的表現上都非常優異。
248 F1賽車在Ferrari內部的計劃編號為657,車架的重量比它的前輩們更加輕盈,
除了側邊進氣箱經過修改之外,各部位的分流器也是重新設計的。
由於引擎體積變小,因此散熱系統也重新設計與佈局;
除此之外,248 F1與F2005在其它部位的差異包含了引擎進氣口、引擎護蓋、油箱、側邊進氣箱的空力設計與排氣管的佈局。
248 F1賽車的前懸吊依然採用了Ferrari傳統的設計,
但在後懸吊部份則是為了達到增加車尾的空力效率的目標與配合Bridgestone輪胎之特性而重新設計,
這個部份也得益於Fiat研發中心的幫助。
Ferrari 056 V8引擎在2005年春天就開始著手設計,考慮到FIA所制訂嚴苛的賽車規範,
就引擎夾角、重量、尺寸與重心,設計過程花了相當長的時間,
這具引擎在2005年8月才首次搭載於F2004賽車上進行路試。
248 F1賽車恢復了Ferrari F1賽車搭載V8引擎的傳統,
上一部搭載V8引擎的Ferrari F1賽車得回溯到1964年的Ferrari 158 F1賽車。
 



車身編號:248 F1
引擎:Ferrari 056 V8
排氣量:2398 cc
引擎夾角:90 度
車體結構:碳纖維蜂窩組織
前懸吊系統:雙A臂
後懸吊系統:雙A臂
避震器:Sachs
輪圈:BBS
輪胎:Bridgestone
剎車碟盤:Brembo
剎車卡鉗:Brembo
來令片材質:碳纖維
電子系統:Magneti Marelli
變速箱:七前速半自動



軸距:3050 mm
車長:4545 mm
高度:959 mm
寬度:1796 mm
車重:600 公斤 (包含車手和攝影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x

評分

參與人數 1評分 +12 收起 理由
拓拓 + 12 優質介紹

查看全部評分

該用戶從未簽到

發表於 2006-6-10 01:34 | 顯示全部樓層
這些就是我想要的,期待您的其他貼文哦!!加油囉!!:hug: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NG新勢力綜合論壇

GMT+8, 2025-10-29 03: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