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新勢力綜合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930|回復: 1

[介紹]F1 BMWˋ雷諾含車隊歷史ˋ車手ˋ現役賽車

[複製鏈接]
GIORGIO ARMANI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06-6-10 01: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車隊國籍
德國
車隊所在地
瑞士Hinwil





N. Heidfeld(德國)


J. Villeneuve(加拿大)




F1.06


Sauber是一支在F1賽場上始終處在中游的車隊,他們目前正努力地想贏得首次的F1分站勝利。
Peter Sauber在1970年開始製造自己的賽車,
因為他為新成立的C組賽事製造的Sauber C6賽車而讓他在業界闖出名氣。
1985年,Sauber第一台使用Mercedes Benz引擎的賽車進入賽場,到1989年為止,
隨著Mercedes Benz的投資不斷增加,Sauber在Le Mans 24小時耐久賽及世界原型車系列賽中獲勝,
很明顯的,車隊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想進軍F1。
不幸的是,1991年Mercedes Benz車廠宣佈不會與Sauber一同進軍F1,只承諾提供資金與技術支援,
車隊不但失去了Mercedes Benz引擎,
更重要的是剛從Tyrrell車隊跳槽過來、而且正在幫Sauber製造C12賽車的Harvey Postlethwaite,
在得知此消息後也離開了車隊,
此時Sauber只能依靠一位專門設計房車賽車的Leo Ress及另一位曾在McLaren車隊工作的Steve Nichols來進行賽車的研發工作。

Sauber車隊擁有F1裡設備最先進的風洞設備。
1993年,
Sauber簽下了芬蘭車手J J Lehto與Mercedes Benz積極培養的奧地利年輕車手Karl Wendlinger來參加車隊的首場F1賽事。
車隊首次亮相是在南非站,事實證明這是令人興奮的比賽,
J J Lehto在排位賽中取得第六名、並在決賽取得第五名,
這是自1977年Jody Scheckter在阿根廷站為Wolf車隊的首場F1比賽中取得積分以來,
新加盟的F1車隊能在首場比賽即獲得積分的新記錄,但在這場開幕站之後,
車隊開始苦惱於C12賽車並不是一部具有競爭力的賽車。
後來車隊採用穩紮穩打的策略讓J J Lehto在聖馬利諾站取得第四名,
Karl Wendlinger則在義大利站取得了第四名。
1994年,J J Lehto的位置被一個年輕的德國車手Heinz-Harald Frentzen給取代,
Heinz-Harald Frentzen在巴西站首次出賽F1即為Sauber在排位賽中取得第五名,
緊接著他又在太平洋站的決賽中取得第五名。
後來,Sauber的運氣開始變差,Karl Wendlinger在摩納哥站發生了嚴重的撞車事故,
長時間的昏迷使他生命垂危,但幸運的是他還是沒有被上帝寵招。
曾拒絕與Sauber一起進入F1的Mercedes Benz此時突然宣佈正式進軍F1,
而這次Mercedes Benz的合作對象不是Sauber,是而與McLaren車隊達成了五年的合作協議。
儘管Heinz-Harald Frentzen在義大利站取得第三名,但在車隊積分榜上的排名依然沒有變動,
最終只能名列在年度第七名。

在沒有車廠的支援下,Peter Sauber一個努力經營這支車隊,可說是非常辛苦。
後來車隊的情況慢慢好轉,新加入F1的Stewart車隊宣佈1997年賽季他們將使用Ford引擎,
而本來在1995至1996年使用Ford引擎的Sauber轉而使用過年份的Ferrari引擎,
並將引擎供應商冠上Petronas的名字。後來的成績證明Sauber這個決定是明智的,
Johnny Herbert在匈牙利站從起跑後就表現出色,最後取得了第三名的成績,
這是Sauber車手第一次登上領獎台。在那一年,Johnny Herbert先後與多名車手搭檔,
最初五場比賽與Nicola Larini,接下來兩場與Gianni Morbidelli,後來三場與Norberto Fontana,
然後又是和Gianni Morbidelli,最後一場又和Norberto Fontana搭檔,
頻頻更換車手的做法讓車隊處於極不穩定的狀態,
並且導致了Johnny Herbert沒有足夠時間來測試賽車。
1998年車隊簽下了經驗老到的Jean Alesi與Johnny Herbert搭檔,
但是整個賽季Johnny Herbert狀況不斷,但Jean Alesi卻在比利時站為車隊取得第二次的季軍。
在奧地利站,Jean Alesi因為拿到了第一排發車位置,使他成為當時少數可以挑McLaren的車手之一。
1999年在一場雨天的法國站,這個場面再次重演,但他最後因不適應濕滑的地面不幸退出比賽,
他與Pedro Diniz搭檔在整個賽季為Sauber贏得了5點積分,車隊最終排在第八位。
那一年兩位車手都有不錯的表現,但賽車耐用度的問題不止一次讓他們必須在比賽中途退出。
2000年賽季,Pedro Diniz繼續留在車隊效力,他的搭檔則換成了Mika Salo,
不過車隊始終與首場的F1勝利無緣。

雖然發掘了天才車手Kimi Raikkonen,可惜的是他在隔年就被McLaren車隊給挖走,
但Peter Sauber至少賺到了大筆的轉隊金。
2001年,Sauber更換了全部車手陣容。
新車手中,一名是前Prost車手Nick Heidfeld,與他搭檔的是剛剛進入F1的新手Kimi Raikkonen。
儘管許多人對這位芬蘭年輕車手的實力與經驗有所懷疑,但他的資質在比賽中不斷地浮現,
在Sauber待了一個賽季後馬上就被McLaren車隊簽走。
在賽季最後舉行的日本站過後,Sauber在車隊排名榜中名列第四名,
這個佳績讓全隊上下幾個月都沈浸在興奮和喜悅當中。
車隊隔年又簽下了另一位天才車手,Euro3000的總冠軍Felipe Massa,
期待能在2002年賽季保持他們在車隊積分榜上的名次。
但Peter Sauber的願望並沒有實現,車隊排名最後掉到了第五,
因此2003年賽季,車隊採用經驗豐富的Heinz-Harald Frentzen替換Felipe Massa。

2005年前世界冠軍Jacques Villeneuve加盟Sauber車隊,但團隊的整體戰力卻沒有因此大幅度的提昇。
2003年車隊依然是使用Ferrari引擎,然而賽車在空氣動力學的研發上卻遇到了瓶頸,
因此整個賽季車隊都沒有什麼優異的表現,最後車隊排名掉到了第六位,十六場比賽過後,
車隊決定更換兩名車手並為2004年賽季做準備。
004年Felipe Massa在經過一年的Ferrari車隊測試車手磨練後回到Sauber與Giancarlo Fisichella搭檔,
兩名隊友之間競爭相當激烈,Felipe Massa想透過優異的表現讓Sauber與他續約,
而Giancarlo Fisichella則希望能用成績來打動Ferrari簽下他。
2004年賽季,Sauber車隊派出了由Willy Rampf設計、並搭載著Ferrari引擎的C23賽車。
在全年十八場比賽中的十二場,至少有一輛Sauber賽車以前八名的成績完賽,
兩位車手共獲得了34點積分,這一成績使Sauber名列年度車隊積分榜第六名,
Giancarlo Fisichella和Felipe Massa最好的分站成績都是第四名。
2005年賽季,前世界冠軍Jacques Villeneuve加盟了Sauber車隊,Felipe Massa仍然留任。
由於Ferrari提供的動力配套價格過於昂貴,
因此Sauber車隊不得不使用自行研發的變速箱來搭配Ferrari引擎,
而車隊的另一個決定就是他們結束了與Bridgestone輪胎的合約,轉而使用Michelin輪胎。
由於Sauber車隊歷年來最大的贊助商Red Bull在2005年自行成立車隊,
這也讓資金原本就不夠充裕的Sauber車隊在財務方面更雪上加霜,
2005年的C24賽車的性能本來就普普,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
Sauber根本沒有多餘的財力來研發改進C24。
還好Peter Sauber此時遇上貴人,因為BMW與Williams車隊的關係日趨緊張
,BMW也有成立廠隊的打算,因此在2005年下半年,
BMW與Sauber車隊達成收購協議,2006年Sauber變成完全的BMW-Sauber廠隊,
Sauber車隊創辦人Peter Sauber也變成BMW-Sauber車隊的顧問身分,
全力協助這支車隊發展成為一級強隊。
BMW-Sauber對於2006年賽季是以穩定發展為目標,
而他們的終極願望是希望能在2007或2008年擠身成為頂尖車隊。
Nick Heidfeld




所屬車隊
BMW- Sauber
駕駛車號
16
國籍
德國
生日
1977/5/10
出生地
Mönchengladbach
婚姻狀況
未婚
身高
164
體重
59





Nick Heidfeld在9歲時參加了Kerpen-Manheim俱樂部的Karting賽時開始他的賽車生涯,
13歲時他已在Nordrhein-Westfalen舉行的DMV Karting賽中獲得了第一名,
並在Nordrhein-Westfalen盃中取得了第五名的成績。
1991年,他在ADAC Karting Junior Cup中名列第三後,
代表了德國參加了國際CIK Karting Junior Cup並拿下冠軍。

一開始F1生涯就進錯車隊,Prost車隊的賽車毫無競爭力,這也讓Nick Heidfeld失去了表現的機會。
1992年,他在德國Junior Cup獲得第五名,之後獲得了參加在法國舉行的FA Karting世界賽的資格。
1994年,他以九戰八勝的成績取得了德國Formula Ford 1600錦標賽的冠軍,
次年他以四次勝利五次登上頒獎台的成績贏得德國Formula Ford 1800國際盃的冠軍,
同時又獲得了Formula Ford 1800德國錦標賽的亞軍。
1996年,他代表Opel Team BSR參加德國F3錦標賽,他獲得了三場此賽的勝利,
最終取得了年度第三名。
同樣他也在澳門F3取得了竿位,在首回合比賽中獲得第一,但第二回合的失利讓他總成績只能名列第六名。
1997年,Nick Heidfeld得到了Mercedes Benz的青睞,成為McLaren車隊測試車手,
同時他繼續代表BSR車隊參加德國F3並奪得總冠軍。
1998年他晉級到國際F3000,並在摩納哥、德國、匈牙利站拿下勝利,
且奪得了兩次竿位和兩次最快單圈,該年他輸給了Juan Pablo Montoya得到了年度第二名。

加入Sauber車隊後,Nick Heidfeld的表現還不如當時的菜鳥隊友Kimi Raikkonen。
1999年,他繼續擔任McLaren車隊的測試車手,
同時在此賽季以53分的成績代表McLaren的衛星車隊獲得了國際F3000的總冠軍。
2000年賽季他加入Prost車隊首次參加了F1,但他經歷了艱難的一年,
往日他快車手的聲譽也由於頻繁的退賽而毀於一旦。
2001年Nick Heidfeld轉隊至Sauber車隊,他在巴西站以第三名的成績首次登上了頒獎台,
最後他以12分穩列車手積分榜第八名,並使這支瑞士車隊在車隊排名中名列第四,
這也是他們至今為止所取得的最好成績。
2002年賽季他依然為Sauber效力,與另一顆新星Felipe Massa搭檔,
但該賽季車隊成績下滑至第五名,Nick Heidfeld最終也只獲得了7分。

為了留在F1舞台上,Nick Heidfeld選擇了不支薪加入Jordan車隊,其優異的表現被大車隊注意到。
2003年對Nick Heidfeld來說並不輕鬆,Sauber車隊的C22賽車並沒有像預期的那樣具有競爭力,
這位德國車手只獲得了2分。
直到美國站車隊採用了冒險的停站策略並取得了好的成績,Nick Heidfeld又獲得了4分。
隨著Felipe Massa從Ferrari返回Sauber及Giancarlo Fisichella加入這支瑞士車隊的消息的公佈,
Nick Heidfeld只好在2004年另謀生路。
對於這位25歲的德國車手來說,2004年的F1賽季絕對是他最低潮的日子,
他一開始為Jordan車隊進行試車,但並不確定在即將來臨的賽季前是否能夠簽下一紙車手合約。
就在幾個星期後,Eddie Jordan告知Nick Heidfeld可以加盟車隊、但不支薪,雖然合約的條件不好,
但至少可以讓Nick Heidfeld繼續留在F1的舞台上。

Nick Heidfeld終於在2005年成為Williams車隊這支頂級車隊的車手。
2004年賽季Jordan車隊並沒有提供一輛好車給Nick Heidfeld,
Ford引擎的性能無法與其它的廠級引擎相抗衡,但Nick Heidfeld還是在十五場排位賽中擊敗了隊友,
這並不意味著他自己的成績有多優異,因為他僅在摩納哥和加拿大兩站比賽中分別獲得了2分與1分。
2004年為Jordan車隊效力對這位德國車手來說僅是一個權宜之計,
因為這一年沒有退出F1使他得到2005年為Williams車隊出賽的機會,
這似乎表示必須得有出色的表現才能確保自己在F1的地位。
Nick Heidfeld在2005年賽季的表現非常亮眼,
大部分時間甚至比廣受好評的隊友Mark Webber還要優異,這也讓BMW廠隊想網羅他。
由於BMW很早就宣佈簽下Nick Heidfeld成為車隊2006年的正式車手,
這也導致Williams車隊高層的不悅,
為此Williams車隊對外宣佈Nick Heidfeld因為運動傷害而不能出賽2005年賽季的後幾場賽事,
其實Williams車隊只是藉故封殺他,不讓他參與2006年賽車的研發工作而已。
無論如何,BMW Sauber車隊在2006年的表現不會太好,
但加入這支廠隊以長遠的發展來說似乎比待在Williams車隊要有前景多了。
Jacques Villeneuve




所屬車隊
BMW- Sauber
駕駛車號
17
國籍
加拿大
生日
1971/4/9
出生地
Montreal
婚姻狀況
未婚
身高
168
體重
67





1989至1991年,Jacques Villeneuve參加了義大利F3賽事,1991年雖然他沒能贏得一場分站冠軍,
但他仍然在年度排名中名列第六。
1992年,Jacques Villeneuve為Tom's Toyoya車隊出戰日本F3賽事,
三次分站勝利使他贏得了年度車手亞軍。
隨後他參加了北美Toyota Atlantic系列賽並贏得了五場比賽的勝利,而之前他從未獲得過這樣的佳績。

1995年Jacques Villeneuve拿下了美國Indy 500的總冠軍。
很快地Jacques Villeneuve又出現在IndyCar的賽場上並獲得了1994年度最佳新人獎。
同一年,他在Indy 500大賽中獲得亞軍,他在該賽季排在了積分榜第六名的位置上。
1995年,Jacques Villeneuve贏得了Indy 500大賽,而且如願以償的獲得了IndyCar車手總冠軍頭銜。
1996年澳洲站是他的第一場F1比賽,當時他代表的是Williams車隊,
他在排位賽中取得竿位、並差一點贏得自己的第一場F1分站賽冠軍,
但隊友Damon Hill卻獲得了比賽的勝利,Jacques Villeneuve只能屈居第二名。
但很快他就在歐洲站拿到了第一場分站賽勝利,後來贏得了英國、匈牙利和葡萄牙站的冠軍。
直到賽季的最後一場比賽,Jacques Villeneuve的積分一直緊跟著隊友,
但一次事故使Jacques Villeneuve不得不退出比賽,Damon Hill最終拿下了那年賽季的車手總冠軍。

Jacques Villeneuve第二年就拿下了世界冠軍。
1997年,Jacques Villeneuve在前六場比賽中三次獲勝,隨後又在四站比賽中奪取了勝利,
到最後一站在西班牙Jerez賽道進行的比賽,Jacques Villeneuve的積分落後Michael Schumacher僅1分。
雖然這是一場極具爭議性的比賽,但Michael Schumacher中途退出了比賽,
Jacques Villeneuve駕駛他那輛損傷不輕的賽車第三位衝過了終點線,
但這已足以讓他拿下車手總冠軍的頭銜了。
1998年賽季,Williams車隊失去了Renault引擎的支持,他們也無法在速度上與競爭對手相抗衡,
Jacques Villeneuve取得的最好名次是在德國和匈牙利站獲得第三名,
該年他以21分名列車手積分榜第六位。
1999年,Jacques Villeneuve轉投BAR車隊,他希望能再次登上車手冠軍的寶座,
但事實並非如此,賽季的絕大部分時間裡,他都是以退出比賽收場。
幾次出色的排位成績也沒能充分利用在決賽中,整個賽季他一分未得。
Jacques Villeneuve在2000年繼續為BAR車隊效力,賽車也在新賽季中使用了馬力更強的Honda引擎,
他希望能夠再次拿下冠軍獎杯。
但這年統治賽場的是Ferrari和McLaren這兩支非常強勢的車隊,
Jacques Villeneuve在該年甚至沒有機會登上頒獎台。
儘管BAR車隊沒能贏得分站勝利,但他們在年度車隊積分榜上的名次已經上升到了第五名,
由此他們也被認為是進步最快的車隊。

BAR車隊是為Jacques Villeneuve量身訂做的隊伍。
2001年Jacques Villeneuve與老友Olivier Panis搭檔,儘管他在這個賽季登上了頒獎台,
但勝利離他依然遙遠,賽季尾聲他發出了對賽車性能不佳的抱怨,
Jacques Villeneuve也只能帶著對2002年的期望結束了這一賽季。
在BAR 004賽車發表的前夕,他的長期摯友和導師Craig Pollock辭去了車隊主席的職務,
同時也使Jacques Villeneuve在BAR車隊的未來打了問號。
2002年他僅獲得了4點積分,就算有很多傳言指出他將離開BAR車隊,
但他還是與Jenson Button組成了BAR車隊2003年車手陣容。
2003年賽季證明了他與車隊間的合作很不愉快,在兩場比賽獲得的第六名使他只能拿到6分,
而隊友獲得的積分比他多了兩倍以上。
而美國站也成為了他在BAR車隊的最後演出,雖然他隨隊前往日本,
但他並沒有出現在賽季的最後一場比賽中,
因為在Honda車廠的支持下Takuma Sato取代了他的車手位置。
2004年並沒有車隊與Jacques Villeneuve簽約,但Renault車隊在最後三場比賽向他發出了上場通告,
原因是Jarno Trulli提前遭到Renault車隊解僱。
在等待了一個賽季後,Peter Sauber對他產生興趣,
他將與Felipe Massa成為隊友為Sauber車隊出戰2005年賽季。

身為前世界冠軍,竟然淪落到幫一支二線車隊開車,這真的是相當諷刺的。
Jacques Villeneuve代表Renault車隊參加了2004年最後三場比賽,
但事實證明他與另一名Renault車手Fernando Alonso的實力相差甚遠,
尤其是在正式比賽中,三場比賽他沒能為Renault獲得分數,
因此Renault也因為沒能打敗BAR車隊只能排在年度積分榜第三名的位置上,
而為Sauber車隊效力可能是他表現實力的最後機會。
Jacques Villeneuve在2005年的表現實在只能用平平來形容,
甚至比經驗少他很多的隊友Felipe Massa還不如。
當Peter Sauber決定把車隊出售給BMW時,
Jacques Villeneuve一直用「他與Sauber車隊尚友一年合約」為由,
極力表示BMW應該概括承受這份合約。或許是BMW正在找尋其他適合的人選,
因此遲遲不宣佈車隊第二車手的名單,
原本BMW的口袋人選是希望能外借2005年GP2錦標賽年度亞軍、同時也是Renault車隊測試車手Hekki Kovalainen,
無奈Renault方面不願意外借這位新生代的芬蘭車手給BMW,
後來BMW才心不甘情不願地宣佈車隊在2006年的第二車手是Jacques Villeneuve。
如果這位前世界冠軍在2006年有優異的表現,
或許他在2007年還能爭取到一個出賽席位,不然,他可能真的得在明年退出F1另謀出路了。
BMW- Sauber F1.06



可以說是與Red Bull RB2賽車的狀況大致相同,BMW是在2005年中期才宣佈收購Sauber車隊,
這也表示Sauber為2006年賽季所準備的C25賽車的研發流程在當時已接近完工了,
換句話說,BMW-Sauber F1.06賽車根本就是改了名稱的Sauber C25。
從外觀來看,F1.06賽車依然保有了Sauber C24的雛型,某些空氣元素,
像是前翼下方的輔助小翼片也是延用了C24的研發概念。

V8引擎的小尺寸讓車隊設計師們有更大的揮灑空間。
雖然2006年賽季最重要的規則改變是引擎規格從3.0升V10變成2.4升V8,
但這卻會影響到底盤的整體研發。V8引擎本體較短,需要的燃料較少,
因此可以使用較小型的散熱器,因此這對賽車的設計有深遠的影響,這也表示引擎體積變小,
讓車隊設計師能有更多發揮的空間。
由於F1.06賽車油箱的容積變小,因此會影響到主車架與引擎擺放位置的設計,
正因為如此,工程師可以把鈦合金七速變速箱的尺寸加長一些,
車尾潰縮區域的設計線條也因此而改變。
雖然延用了Sauber C24的設計概念,但BMW Sauber F1.06賽車的每一的細部都是經過全新設計的,
工程師把研發的焦點放在空氣力學的部份,尤其是增加下壓力。
BMW Sauber F1.06賽車最大的特色是在全新設計的前後懸吊系統。
在前支臂的部份,在A臂上採用較高的接點佈局,這都是為了能提昇空力效率;
而後懸吊也是採用新的設計概念。
這項在動力學上的修改主要是為了能與Michelin輪胎有更好的搭配與協調性。
而稍微降低的前懸吊能讓油門與煞車踏板的位置更緊湊,
同時也能讓車手的腿部擁有更低的擺放位置,而所有的變更都能讓賽車的重心更降低一些。
 



車身編號:F1.06
引擎:BMW P86 V8
排氣量:2400 cc
引擎夾角:90 度
車體結構:碳纖維蜂窩組織
前懸吊系統:雙A臂
後懸吊系統:雙A臂
避震器:Sachs
輪圈:O.Z.
輪胎:Michelin
剎車碟盤:Brembo
剎車卡鉗:Brembo
來令片材質:碳纖維
電子系統:Magneti Marelli
變速箱:七前速半自動






車隊國籍
法國
車隊所在地
英國Enstone
出賽場數
176場
世界冠軍
1次
分站冠軍
17次
杆位次數
36次
積分總數
528分
車手冠軍
0次
最快單圈
19次
首場比賽
1977年 英國站
首場勝利
1979年 法國站
年度最佳成績
第2名
分站最佳成績
第1名



  
F. Alonso(西班牙)
  
G. Fisichella(義大利)



R26
義大利知名服飾Benetton總裁Luciano Benetton,
最初參與F1的方式是贊助Tyrrell、Alfa Romeo和Toleman三支車隊,為的是宣傳其色彩前衛的服飾。
後來,Benetton集團在1986年收購了Toleman車隊,開始以Benetton車隊的名義參加F1賽事。
Benetton B186賽車最初使用的是BMW渦輪增壓引擎,在義大利車手Teo Fabi的駕馭下顯示了其競爭力,
並在澳洲和義大利站取得決賽起跑竿位,Gerhard Berger則在墨西哥站為車隊贏得了首場勝利。

原本只是贊助商角色的Benetton集團,後來乾脆買下Toleman車隊,搖身變成車隊擁有者。
1988年Benetton在車隊排行榜中名列第三,
1989年Johnny Herbert和Alessandro Nannini也為車隊拿下不錯的成績。
同一年中,Flavio Briatore接掌車隊,Johnny Herbert隨後遭到解僱,原因是他先前因傷未癒;
車隊經理Peter Collins同時也被踢出車隊。
這個賽季,Benetton唯一的勝利來自日本站,由於Ayrton Senna的成績遭到取消,
Alessandro Nannini才得以遞補為冠軍。
1990年賽季車隊簽下了Nelson Piquet,這位巴西車手當時正處賽車生涯的低潮,但偶而會有不錯的表現,
該年車隊再次在日本站獲勝,這次是撿了Ayrton Senna和Alain Prost相撞而雙雙退賽的便宜。
1991年對於車隊是一個轉折點,目睹Michael Schumacher代表Jordan車隊在比利時站排位賽中取得第七順位後,
Benetton透過Bernie Ecclestone的幫忙簽下了這位德國車手。
Michael Schumacher一開始就展露出大將之風,
表現超過了比他年長、且經驗豐富的世界冠軍隊友Nelson Piquet,不斷使車隊在比賽中獲得積分。
意識到隊中擁有一位明日之星,因此Flavio Briatore決定採用了一些新的技術設備,用以增強賽車的研發能力。

Michael Schumacher在Benetton車隊連續兩年拿下世界冠軍的寶座。
1992年Williams車隊稱霸F1,而Michael Schumacher的實力尚不足以爭取年度冠軍頭銜,
但他在比利時站已取得了個人的第一場勝利。
1993年Benetton採用了半自動變速箱和主動式懸掛系統,車隊的成績得以迅速提升。
在摩納哥站的比賽,車隊裝配了循跡控制系統,Michael Schumacher在那場比賽中取勝,
但當時已無法阻止Williams車隊繼續統治F1。
到了下一個賽季中,Ayrton Senna在聖馬利諾站因意外喪生,Michael Schumacher年代正式開啟。
1994年之後的比賽對Benetton車隊來說是淒涼的,違反比賽規則並有可能受到處罰,
使烏雲籠罩著Michael Schumacher和Benetton車隊,
最終他因為在英國站的比賽中疏忽了出示的黑旗而遭到停賽兩場的處罰,
後來在比利時站又因賽車技術性問題被取消成績。
但最終Michael Schumacher在閉幕的澳洲站取得一場有爭議性的勝利之後,
還是以1分的優勢為自己贏得了車手冠軍頭銜。

1995年Michael Schumacher駕駛這部搭載Renault引擎的B195賽車拿下了九場分站冠軍。
1995年開始,Benetton車隊與Williams車隊同樣使用Renault引擎,
Michael Schumacher在這年的表現依然神勇,共贏得九場分站冠軍,成功衛冕車手冠軍;
Johnny Herbert這年重新與車隊簽約,並且奪得了本賽季的兩場勝利,
兩名車手為Benetton贏得了第一個,同時也是唯一一次車隊總冠軍頭銜。
隔年,Michael Schumacher轉隊至Ferrari,Johnny Herbert則跳槽到Sauber車隊,
Benetton再也無力與當時如日中天的Williams競爭。
1996年賽季的兩位車手Jean Alesi與Gerhard Berger完全沒有勝場,
而且Jean Alesi在最後一場比賽中因為退賽,因此把車隊第二名的位置拱手讓給了Ferrari車隊,
這也讓Flavio Briatore心中憤怒不已。
Jean Alesi與Flavio Briatore之間的嫌隙還不止於此,
1997年的澳洲開幕站Jean Alesi沒能及時進入維修站以致燃料耗盡,
這又讓Flavio Briatore下定決心要撤換這兩位老牌車手。
1998年賽季車隊陣容做出全面調整,兩名車手都被解僱,Gerhard Berger選擇退休,
而Jean Alesi轉投Sauber車隊。
該年車隊簽下了年輕的新秀Giancarlo Fisichella與Alex Wurz,
但Flavio Briatore的領隊位置也被David Richards所取代。
新賽季Benetton車隊的表現令人充滿希望,Alex Wurz在賽季前段比賽中的屢有佳作,
Giancarlo Fisichella在加拿大站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但1999年賽季對車隊來說無異是災難一場,當時正好遇到Renault車廠退出F1,
因此Benetton與Williams車隊一樣,搭載了馬力不足的Supertec引擎,
後來Benetton以車隊第六名的成績結束了整個賽季的征戰。

2000年Flavio Briatore受Renault之託回到Benetton重掌兵符,為未來的Renault廠隊的誕生預做準備。
2000年情況也是差強人意,Flavio Briatore重新回到車隊,Renault再次與Benetton車隊聯手,
Benetton最終在排名榜上排在BAR車隊之前名列第四,
本賽季車隊唯一值得慶祝的就是Giancarlo Fisichella在加拿大站取得第三名。
2001年車隊啟用從Williams車隊借來的英國年輕小將Jenson Button來取代Alex Wurz的位置,
Alex Wurz則加入了McLaren車隊,開始了他長期第三車手的生涯。

2002年,Renault以廠隊的身分回到F1。
2001年賽季車隊成績令人沮喪,這也是車隊使用Benetton名義出賽的最後一年。
2002年Renault車廠全面接管車隊,Jenson Button繼續留在車隊,
而Jordan車隊的Jarno Trulli則與Giancarlo Fisichella交換位置。
在賽程表的十七場賽事中,這兩位車手偶有佳作,使Renault車隊在積分榜上升到了第四位。
2003年Renault車隊領隊Flavio Briatore決定採用年輕的西班牙車手Fernando Alonso取代Jenson Button,
並和Jordan、Minardi車隊一同覆議FIA所提出的週五測試規章,
期待以此取得更多的行車數據來與對手相抗衡,並希望能在積分上取得突破。
參加週五測試這個決定似乎是正確的,儘管賽季末車隊積分仍處於第四位,
但他們已縮短了與前面三支強隊在積分上的差距,
Fernando Alonso在匈牙利站取得的他F1生涯首場勝利並給Renault車隊帶來了10點積分,
這也同時證明了Flavio Briatore啟用這位西班牙車手是正確的決定。

Renault在2005年的車手陣容非常堅強,快又穩的Giancarlo Fisichella與爆發力十足的Fernando Alonso。
2004年,Renault車隊在車隊積分榜上名列第三,這一成績也達到了他們在賽季前的所訂下的目標,J
arno Trulli在摩納哥站為車隊贏得了勝利,這一年兩位車手共有五次登上了頒獎台。
然而車隊在2004年尾段的賽事中顯得後繼無力,因此總積分還是輸給了BAR車隊,
但Renault賽車的穩定性使車隊的成績不會大起大落,
而車隊精心設計的離合器也讓Fernando Alonso在起跑時能超越不少部前車。
2005年賽季,除了天才車手Fernando Alonso以外,Giancarlo Fisichella也回來了,
車隊希望這一個堅強的組合能夠讓他們獲得更多的勝利。

2005年Renault車隊拿下車手與車隊的雙料總冠軍。
Giancarlo Fisichella在2005年取代Jarno Trulli的位置,
這位義大利車手被許多車迷認為是一個極為有天份的車手,
但他只是缺乏了一部具有競爭力的賽車提供他奪冠。
2005年我們終於可以看到他駕駛F1場上最頂尖的賽車,他在開幕站的雨天排位賽中居於有利的出場順位,
這也讓他贏得了這一場比賽的分站冠軍。
但好景不常的是他的隊友Fernando Alonso連續贏得了後三場的分站冠軍,
這也讓鎂光燈的焦點全都轉移到這位西班牙小將的身上,有了這三場勝利的基礎後,
讓他在車手積分榜上一路領先直到賽季結束。
在此同時,Giancarlo Fisichella開始走霉運,許多場賽事他都以退賽收場。
在聖馬利諾站之後,
Fernando Alonso與Renault車隊在積分上的領先地位分別遭受到McLaren車隊與Kimi Raikkonen的猛烈攻勢。
到了季末巴西站,McLaren車隊拿下睽違已久的一、二名完賽,
Renault車隊的領先位置暫時讓給了McLaren車隊,
但該站以第三名完賽的Fernando Alonso卻提前封王拿下了2005年世界冠軍的頭銜,
他同時也打破史上最年輕世界冠軍的記錄。隨後在中國站,Fernando Alonso拿下分站冠軍,
這也讓Renault打敗McLaren拿下個車隊總冠軍的頭銜,終止了Ferrari車隊的六連霸。
這是Renault車廠以引擎供應商的角色在1990年代取得多次的成功之後,第一次以廠隊的身分拿下總冠軍,
在這年之後,F1 V10引擎的年代也正式宣告終止。

只要Renault車隊成績不佳,Carlos Ghosn應該讓Renault從F1抽腿。
Fernando Alonso與Giancarlo Fisichella在2006年依然為Renault車隊效力,
但測試車手Frank Montagny的位置卻被Heikki Kovalainen給取代。在車隊的行事曆中,
1月10日已經讓R26賽車完成了賽道的首航,
但問題是當Carlos Ghosn在2005年開始擔任Renault集團的CEO後,
Renault會不會退出F1的謠傳又開始被廣泛地討論。
Carlos Ghosn被業界稱為無情的商人,暱稱是「Le Cost Cutter」,
他在2005年F1法國站時開始著手討論關於Renault車廠是否該參加F1?
總之,只要Renault車隊能夠持續取得好成績,藉此讓Renault這個品牌在汽車消費市場中取得成功,
那Carlos Ghosn就不會讓Renault退出F1;
相反的,只要是Renault車隊未來的成績下滑,
可以預期的是Carlos Ghosn將不會再投注心力於這項運動中了。
Fernando Alonso




所屬車隊
Renault
駕駛車號
1
國籍
西班牙
生日
1981/7/29
出生地
Oviedo
婚姻狀況
未婚
身高
177
體重
60





西班牙車手Fernando Alonso在F1賽車史上讓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位Renault車手13歲就獲得了西班牙Karting的總冠軍,
兩年後他再次取得這項賽事的冠軍、並榮獲Karting世界賽總冠軍頭銜。
很明顯的是這位西班牙人是一位天才型車手,後來他也在F1領域中證明了這一點。
1997年他第三次拿到西班牙Karting冠軍,在四年的Karting賽車生涯裡他締造了三次這樣的佳績,
從而使他獲得了歐洲Karting錦標賽的第二名,
並於1999年參加了Formula Nissan系列賽且得到了總冠軍。

由於在國際F3000賽事的表現優異,讓他在2001年得到了一席Minardi正式車手的位置。
在2000年Fernando Alonso擔任了Minardi車隊測試車手,同時他正在參加國際F3000錦標賽。
在那期間,這個年輕的西班牙車手引起了像Ferrari、Benetton等大車隊的注意。
他為Astromega F3000車隊參加比賽,並在賽季中獲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其中包括在奧地利站獲得了第六名、匈牙利站獲得了第二名與在比利時站獲得冠軍。
這些成績使他最後在車手積分榜上排在第六名。

Fernando Alonso被各界看好將成為天王的接班人。
2001年Fernando Alonso終於進入了F1,與經驗豐富的Tarso Marques一起為Minardi車隊效力,
並在澳洲站首次亮相,雖然沒有拿到積分,但他卻擁有極快的速度。
不過2002年他放棄了正式車手的位置,轉而集中精力為Renault車隊承擔測試車手。
2003年,Fernando Alonso取代Jenson Button的位置晉升為Renault車隊正式車手重返F1賽場,
令人驚喜的是這位西班牙車手在匈牙利站贏得了他第一次的F1分站勝利,
並以排名第六的成績結束了整個賽季。
Fernando Alonso在2004年運氣不錯,他在澳洲開幕賽獲得了第三名,
賽季中段的法國站他再次登上了頒獎台,後來在德國和匈牙利站也都進入了前三名,
但遺憾的是他並未能在2004年拿下分站勝利。
不過在2005年的賽季,他已經漸入佳境,非常有機會打敗Michael Schumacher拿下世界冠軍。
仗著Renault R25賽車優異的穩定性與速度,Fernando Alonso在2005年賽季拿下了七勝。
雖然勝場與McLaren車隊的Kimi Raikkonen相同,但這位西班牙車手只有在加拿大站一次的退賽記錄,
持續的完賽不僅讓他打敗Kimi Raikkonen,同時也把七屆世界冠軍Michael Schumacher從王座上拉下,
Fernando Alonso成為F1史上最年輕的世界冠軍。
2006年賽季是Fernando Alonso為Renault車隊效力的最後一年,他將在2007年轉隊到McLaren車隊。
Giancarlo Fisichella




所屬車隊
Renault
駕駛車號
2
國籍
義大利
生日
1973/1/14
出生地
Rome
婚姻狀況
已婚
身高
172
體重
67





Giancarlo Fisichella在1991年參加Formula Alfa Boxer之前,就在Karting賽事中獲得過極佳的成績,
隨後他為RC Motorsport參加了三個賽季的義大利F3錦標賽,1993年他取得了亞軍 ,
在1994年他奪得了總冠軍頭銜,同年他又贏得了摩納哥F3的勝利,這也是在年底澳門F3大賽前的熱身賽。

Giancarlo Fisichella早期的F1仕途走得不是很順利,他每次都加盟正處於低潮期的車隊,
因此也拿不到太優異的成績。雖然1995和1996年Giancarlo Fisichella代表Alfa Romeo車隊參加了ITC錦標賽,
但並不代表他對方程式賽車的熱情減少了,1996年終於得到了代表Minardi車隊參加F1的機會,
直到最後被Giovanni Lavaggi取代。1997年他加盟Jordan車隊,
在比利時站獲得了第二名,並在德國站一度處於領先位置,但後來卻因為機械故障而退賽。
1997年他最終取得了年度第八的名次,1998年他轉隊至Benetton車隊,
在那裡他獲得了F1生涯中的第一個竿位,並獲得了兩次第二名,以第九名的成績完成了整個賽季。

2002年Giancarlo Fisichella回到老東家Jordan,但是Jordan賽車毫無戰力,
他只能在2003年的巴西站靠著Fernando Alonso的意外事故,僥倖地拿下了分站冠軍。
雖然這位義大利人被公認是F1車壇一位極具潛力的新星,
但1999年賽季對他來說並不順利,他僅獲得了第九名。
Giancarlo Fisichella希望2000年成績能有所好轉,但結果也不盡人意。
2001年由於隊友Alex Wurz退出正式車手位置,
他結束了與Alex Wurz長期的合作而開始與Jenson Button搭檔。
經歷一個失落的賽季後,2002年這位義大利車手又回到Jordan車隊,
開始了與日本車手Takuma Sato的合作關係。
但這年賽季Jordan車隊戰力滑落,比賽到了日本站之前,
Giancarlo Fisichella的積分只有7分、三個第五名和一個第六名的成績。
這位義大利車手希望搭載Ford引擎的EJ13賽車能讓他在2003年獲得更好的成績。
2003年,即使Giancarlo Fisichella在巴西站贏得了個人的第一場F1分站冠軍,但對他來說這依然是艱困的一年。
他的鬥志受到了打擊,因為他所駕駛的Jordan賽車無論是在性能或是耐用度方面都在水準之下,
因此他決定2004年加盟使用Ferrari引擎的Sauber車隊。
在車手積分榜上名列第十一或許不是一個值得慶賀的成績,
但他在九場比賽中都能拿下積分的表現卻不容忽視。

2005年Giancarlo Fisichella時來運轉,加盟了氣勢如日中天的Renault車隊,
在他F1生涯晚期似乎有翻身的機會。
造成Giancarlo Fisichella在2004年表現不佳的原因,
是Sauber車隊無法讓使用Bridgestone輪胎的C23賽車在排位賽中發揮出應有性能,
因此Giancarlo Fisichella經常在正式比賽中以少停站一次的策略讓名次能往前移幾個順位。
雖然這是個治標不治本的戰術安排,但用在經驗老到的Giancarlo Fisichella身上卻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2004年的表現也讓他得到在2005年幫Renault廠隊出賽的機會。
2005年賽季一開賽,Giancarlo Fisichella跌破眾人眼鏡拿下開幕站的分站冠軍。
但好景不常,在隨後的賽事中,這位義大利車手的座駕經常遭遇到機械故障,
讓他的車手積分一直沒有進帳,反倒是只能看著隊友Fernando Alonso拿下世界冠軍的殊榮。
隨著Fernando Alonso將在2007年轉隊到McLaren車隊,
Giancarlo Fisichella希望能在2006年賽季得到車隊高層更多的關愛,讓他能坐上世界冠軍的寶座。
Renault R26


R26賽車的特色是擁有一套全新設計的空力配件,而且完全符合2006年的技術規則。
RS26 V8引擎的體積比起前一世代的V10引擎來得更小巧,而且動力輸出也變小了,
但當引擎動力減少,這也代表了引擎運轉時較不容易遇上過熱的問題,
因此在散熱方面就不需要如以往處理V10引擎時下那麼大的功夫。
因為這個原因,車隊只需要為R26賽車配置較小型的散熱器即可,
這能讓車隊的設計師們有更大的空間來設計賽車,而這就反應在更緊密的側進氣口的設計風格。

RS26的體積較為輕巧,但尺碼比RS25 V10引擎來得寬一些。
採用90度夾角的RS26 V8引擎,這表示引擎寬度來得比前一代的V10引擎要寬,
這致使車隊得以修正補助系統的佈局;
為的就是保持更緊密的車尾結構,這對於空氣力學的效率有極大的幫助。
不同於以往,R26賽車採用了七前速鈦合金變速箱,代替Renault車隊在過往慣用的六前速的設計。
想當然而,V8引擎的扭力比V10引擎來得小,就其本身而論,七前速的齒輪配置更適宜V8引擎的特性。
就機械方面,R26採用了R25賽車的基本架構,為的是能讓車手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新賽車的特性。
這包含了V型龍骨的前懸吊設計,此設計能讓賽車在操控性上與空氣力學效率部份達到最佳的平衡點。
 

車身編號:R26
引擎:Renault RS26 V8
排氣量:2400 cc
引擎夾角:90 度
車體結構:碳纖維蜂窩組織
油箱:ATL
前懸吊系統:雙A臂
後懸吊系統:雙A臂
輪圈:O.Z.
輪胎:Michelin
剎車碟盤:Hitco
剎車卡鉗:AP Racing
來令片材質:碳纖維
方向盤儀錶:Renault F1
電子系統:Magneti Marelli
電池:Renault F1
變速箱:半自動七前速

軸距:3100 mm
車長:4800 mm
高度:950 mm
寬度:1800 mm
車重:605 公斤 (包含車手和攝影機)

[ 本帖最後由 GIORGIO ARMANI 於 2006-6-10 02:12 編輯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x

評分

參與人數 1評分 +6 收起 理由
拓拓 + 6 優質介紹

查看全部評分

該用戶從未簽到

發表於 2006-6-10 10:33 | 顯示全部樓層
我個人是蠻期待BMW與Nick Heidfeld的表現的,而雷諾的阿龍索其實在我的心目中就好像大舒一樣的!!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NG新勢力綜合論壇

GMT+8, 2025-10-30 03: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