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新勢力綜合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133|回復: 0

XBOX Sega GT 2002過關攻略

[複製鏈接]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5-8-19 00:00
  • 簽到天數: 3129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皮卡丘 Lv:100
    發表於 2006-8-9 22:47 | |閱讀模式
    作者:未知 來源:http://www.xbox-ism.com

    SEGA GT2002 "NOS" 裝置取得方式
    取得方式如下:
    剛剛測了一下,每逢天數有"5"就需跑第五名。
    每逢天數有"6"也可以,但須跑第六名。

    應該選天數"6"的,比較好跑而且可以保持沒損壞,又會加錢 hehe。
    跑完後離開,再至 [ Used Parts Shop ] 地方,就會看到最後面出現一個 " ? " 裝置,沒錯那就是 "NOS"了,價格是:1,950。

    PS.只能在 [ Event Races ] 模式的 SEGA 直線跑道上使用而已(我也不知道,因為在其它賽道並無出現NOS的裝置),而且只能使用一次。

    在遊戲中買零件時如果您買的零件金額跟您的手上金額一樣時, 是不會扣款的
    如手上有500萬, 買一500萬零件時, 錢不會減少!!
    如何使手上金額湊整數呢? 就是在賣車時調整賣價,使得賣出價+手上金額=整數
    於是可從最貴的開始買

    SEGA GT 2002 房車賽 駕駛技術介紹

    不管你開的是什麼樣的高性能名車,如果操控汽車的技術不夠細膩,就好比將放在手中的寶物棄之腐化般,不可能得到挑戰速度、駕馭引擎的樂趣與成就。底下,我們就基本的技術做一些介紹。

    第一章 加速 (Acceleration)

    <踩油門>

    「踩油門,則車速提高」,這個基本的加速原理非常簡單。但是,如果我們想要「再加快些」時,各種需要考慮的因素就進來了。所謂「加速」的學問,重點反而是,要如何減少因為加速而產生的危險及損失;也就是,用「最有效率」的速度前進,而不是最快的速度。

    只有在兩種狀況下,你只要很單純地讓速度全開便可:直線車道(從頭至尾沒有彎道,通常是車廠測試用)或者高速車道(寬而大的賽車道而且外側加高)。

    除此之外,在一般的情況下,所謂加速,其實重點是在如何做好「過彎」(cornering)。再具體一點講,賽車手所謂的「加速」技術是指綜合了,適當放掉油門,保持一定速度(局部地),以及小幅度地來回加、放油門,等等這些技術。

    此外,有技巧的賽車手甚至可以運用加速來控制住行車的方向。

    賽車無疑地是速度的比賽,但重點在於「處理速度」的技術,而絕對不只是,勇敢地踩緊油門,不顧任何環境與車體物理特性變化的衝撞。

    <油門會影響引擎轉速>

    當我們踩油門加大引擎出力時,如果驅動輪空轉(wheel spin),輪胎會冒出白煙。藉著控制這種空轉量,你可以得到效率良好的加速。

    (1)起步(由靜止開始)
    把車子保持在回轉數值(Tachometer)最高的狀態下,一待賽車GO的號令一出衝出。這時,車輛處於空轉的狀態(請不要讓車輛過度處於這種狀況)可以提高其驅動力,可以幫助車輛衝出時的加速力。

    (2)過彎(剛過CP點時)
    車輛過彎時,一經過CP點,用逐段配合方向盤調整的方式加速脫出,這是賽車的基本動作。如果這時,你一口氣將油門踩到底,將會產生甩尾(tail slide)與空轉(wheel spin);你本來想要加速,結果適得其反。還有,馬力越強大的車輛越容易產生打滑。

    第二章減速 (Decelleration):巧妙交叉運用腳煞車與引擎煞車的藝術

    車子在高速行駛當中,最認為最最困難的正是「減速」。如何衝出速度毫無疑義是很重要,但是,如果如果不能夠確實地減速,最快時間跑完全程是不可能的。請熟練自己完美地控制煞車的時機吧!

    <踩腳煞車>

    減速的基本動作就只要踩下腳煞車。關鍵是如何在車子還未到達轉彎前,在短時間內,降到一個剛剛好的速度。因為開始踩煞車的時機必須依當時車輛的時速以及切入轉彎的R(回轉半徑)而定,所以你最好張大雙眼注意看板、防護柵、與分隔車道的路磚。同樣,依煞車平衡的調整契合度而有所差異,當煞車完全踩到底時,輪胎會整個被死鎖;為了避免這種狀況,必須預留一段長距離來減速到適當的程度。踩煞車能夠控制在輪胎尚未死鎖之前的狀態是最好的。這只要經過一番反覆練習,就應該可以體會到恰到好處的踩煞車力道。

    <抽掉加速力道>

    「無法只靠腳煞車減速,但要全力加速也很困難」的彎道,這時候利用引擎煞車一瞬間把加速力除掉是個好辦法。還有,依車子的驅動方式不同(請參考第九章),因為將車頭切入方向盤轉入的方向(Tuck-In),在過彎(cornering)當中,車身會有向外側移動的現象,這時也可以利用這種技術,來修正進入彎道的路線。

    註:引擎煞車(engine brake)指的是用手排文件將車輛引擎刻意不順暢地降到較低的檔次,因而將車速瞬間拉回的方法。

    提醒:如果要高速地行駛,不要使用手煞車
    如果使用到手煞車時,因為後輪會在瞬間死鎖(抓地力消失)的緣故,很容易造成甩尾,乃至於橫滑(drift,請見第八章)。雖然即使像在Night Section那樣,路面狹窄且彎道半徑短的車道,也不能說無法使用手煞車,但是每次重新起步加速太遲的緣故,時間往往會不夠。

    第三章 排檔 (Gear Shift)

    汽車變速器有兩種形式,自動排檔與手動排檔。如果你想連0.1秒都想要減少的話,那自然要選擇手排了。排文件的技術如果純熟,可以把引擎的作動發揮到最大的效率。

    <排高檔次>

    基本上,將檔次排高,引擎回轉滑落時,轉速表的指針會進到引擎有效發揮的「滿檔」位置。換言之,可能的話,盡量運用排檔讓汽車經常保持在滿檔(Powerband)位置。但是,每一部車子,因為其引擎性能與其傳動齒輪比的差異,換檔的最佳時機也會有所不同。舉例而言,在一般的傳動系統下,因為各個檔次齒輪的分離間距之故,打到高檔時,會發生汽車降到滿檔之下的情形。為了避免掉入低速行駛的惡劣情況,重要的是,要在比「最高出力」(peak power)稍高的時候,才打入高檔,以便在回轉下降時,仍舊保持在滿檔狀態。 但是,碰到短檔間距(close mission)的傳動系統時,因為引擎回轉下降有限,所以在排高檔次下卻仍能保持在滿檔狀態,這種情形也有可能。試著不要眼睛一直釘著儀表版,只依賴引擎聲音判斷,決定排高檔次的時機吧。

    <排低檔次>

    因為不需要操作到離合器,所以排低檔次的動作本身應該不難。基本原則跟排高檔次時一樣,就是盡量要保持在滿檔的範圍內進行換檔。但是,要注意的是,在降低檔次時,指針如果落到紅色區域(Overrev),會因為出力降低,加速反應鈍化,排檔被死鎖,車身因而失控地擺動(如果在真實世界中,你的車子有可能因此而損壞)。還有,不踩煞車而移動到低檔也可以辦到。這種情況下,我們的目的並不在減速,如果能夠配合彎道的半徑而適當地運用齒輪,過彎時便可以同時達到安定感,以及脫出彎道時也可以保持衝力。

    第四章 操縱方向盤 (Steering)
    賽車中,運用方向盤轉向操作汽車改變方向,這是技術的重點。配合過彎時的速度,細膩微妙地操控汽車進入彎道的切入角吧。

    <轉動方向盤>

    我們並不僅止於靠方向盤來控制汽車切入彎道的角度。汽車驅動的方式、輪胎的抓地力、過彎道時的速度,這些對於汽車方向的操控調整都有其影響。這當中影響力最大的應該是荷重移動(第五章)。為了要大彎幅地調整汽車行進的方向,就要一邊踩煞車,一方面轉動方向盤。

    <用逆向操舵來保持車身平直>

    車子過彎時,如果發生明顯的方向盤過度打彎(over steer),後輪會開始橫滑起來;這時,請記得要快速將方向盤打向相反的方向。如果時機上能夠剛好配合,便可以避免了汽車打滑的現象。雖然當你使用到逆向操舵(counter steer)時,汽車過彎是絕對快不起來的,但是至少你避免了麻煩。

    第五章 荷重移動(Weight Movement)

    不管是什麼樣的車子,跟路面接觸的是四個輪胎。就單單這一點,便可以知道,把這四個輪胎的抓地力好好地運用,是非常關鍵重要。就這點意義上,我們腦海裡需要強烈意識到的,是各個輪胎能夠負荷的重量大小。

    <加減速度都會造成汽車重心的移動>

    同樣的車子,以同樣的速度,駛入同樣的彎道,一部車用理想的行進路線進出,另一部車子卻整個甩尾撇向外側,……這樣的事情是會發生的。關鍵在於,兩部車子在進入到彎道時四個輪胎分別承受了多少重量。儘管進入的速度相同,加了多少速度,減了多少速度,都會造成不同的結果。

    <前緣荷重>

    不管是踩煞車,或者是降低檔次,只要你進行所謂「放空」(accele-off)的減速操作,都會造成車身的重心往前方移動,車身前緣會往下沈。如果你這個時候調整了方向盤的方向,因為前輪壓住地面,轉彎的反應會較大。反而言之,因為後輪有點浮空,又很容易大幅轉彎造成甩尾。(請參考,第七章的over-steer,方向盤過度打彎)

    <後端荷重>

    只要我們加速,車子的重心就會往後方移動,後輪會因重力而下沈。因為這樣,車身前緣就有浮起的感覺,因為前輪抓地力減少了的緣故,轉彎會變得較為困難。在車子進入彎道時,踩油門加速(後端荷重),如果你切動方向盤,車子會往反方向的外側傾斜,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請參考,第七章的under-steer,方向盤打彎不足)

    第六章 行進線路 (Line Tracing)

    車輛進入環道時是賽車時分出勝負的關鍵時刻。適當減速與掌握時機切入環道這兩點至為重要。

    主有兩種方式:Out-in-Out(OIO)與Slow-In-Fast-Out(SIFO)。

    OIO:外進外出

    從車道最外側切入CP點,過CP點後又從最外側直線脫出。這是最標準的切入環道法,一般用在90度角以內的轉彎,它容許比較大的回轉半徑。車輛在進入彎道前先靠外線行駛,然後接近轉彎前(corner)開始降低速度到一定程度,然後放油門,瞬間取大角度(方向盤全開)切入(approach)內線接近CP點(一接近CP點馬上放方向盤)。一過CP點,用加速脫出轉彎。這時,車子因為荷重移動的緣故,會開始甩尾,可能需要分段循序調整方向盤,拉出直線。

    註:CP為Clipping Point的縮寫,賽車專業用語,指的是車輛在整個進入與脫出轉彎的過程中,車身最接近內側的一點。CP之前重點是切入時的速度與時機,太快打彎會直接撞上CP前的內側車道牆,太慢切入會讓車身離CP點太遠,減少後段脫出的空間,如果切入前的速度過高(沒有降到適當速度),甚至會直接撞上彎道的外側牆。一過CP,重點是要如何微調方向盤,以便在避免車身打滑下,最大可能地加速衝出。選擇CP點,決定了整個line tracing的基本架構。賽車手同時也要能夠在短時間內調整前CP與後CP的處理重點。

    註:Line Tracing是賽車術語,是車輛在CP前後,整個彎道上的行進線路。細膩地掌握Line Tracing是駕駛賽車的藝術,也是欣賞的重點。

    SIFO:慢進快出

    慢速進入彎道,然後再全力加速脫出。這尤其在接近180度回轉的大彎道時使用,你切記要把車輛速度放慢。重點是車輛在CP前後的速度,前慢後快。速度降到比一般OIO時更慢,因為速度慢,所以切入CP時的角度也可以更大,一過CP後,再將速度全開,加速脫出彎道。因為CP後的車速較慢,因此可以較為輕鬆地過後半段的90度彎,基本上是加速同時打住方向盤拉出直線。SIFO的重點是要減速到什麼地步,運用SIFO時思考的重點在於,過CP後還可以保留了多少速度在,也就是過CP後重新加速時的起始速度具有決定性。

    <同樣的彎道,CP點的選擇反映出不同的駕駛風格>

    最理想的OIO的行進線路,大致上是選擇彎道的中央地帶當作CP點。但是,因著狀況的不同,不同駕駛會選擇安排CP的不同方式,因而展現不同的風格。這裡挑出一些比較典型的處理方式稍作介紹。




    (1) 取進入彎道時取最接近的CP=重視切入位置的風格

    你的風格,是想要在進入彎道時甩掉前車;搶入到對手車的進入線,逼得對手幾乎全面煞車(full brake)。在彎道最初時,便搶入CP點,放低點速度,然後保持佔住內側車道,切斷對手的行進線路。

    (2) 取較深的過中點的CP=保持脫出時加速速度的風格

    如果一過彎後便是很長直線時,你應該要重視的是過彎後重新加速的力道。靠著提前減速進入彎道,保持在偏外側,然後從彎道較深處,掉頭尋找最近的CP點(內側),全速加速衝出彎道。這時,你的決勝關鍵是放在過彎後的直線。

    <在復合的連續過彎時,如何安排穿越的線路>

    (1) S型的彎道。連續兩個大彎道。如果你第一個彎道採取IOI,那麼第二個彎道便很難取適當的行進線路。像這種狀況,你應該在第一個大彎道採取SIFO,也就是取過彎道中點較深處的CP,第二個彎道時,則要取能夠發揮加速力的線路。

    (2) 連續90度角的Z字型彎道。因為可以轉圜的R半徑很小,如果你要大幅度地切入切出,那麼必定會浪費很多時間。這時候,你應該勇敢地,取兩個彎道的最頂點當成CP,盡量拉一條直線,像飛鳥滑行一般,穿梭過兩個連續彎道。

    (3) 道路半徑R不同的彎道。也就是,譬如一個前半段彎曲幅度小,到了後半段彎曲幅度變大的不規則彎道。理論上,面對這種彎道,雖然你看不出來有兩個彎道,但是應該要當成兩個彎道一樣,取兩個CP點。第一個彎道CP點一通過,要控制好車子還是維持在內側,也就是要控制住車子往外打滑的力量,接著馬上接著處理後半大彎曲的CP,然後往前方第二個CP點通過後,保持在內線加速。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NG新勢力綜合論壇

    GMT+8, 2025-8-19 04: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