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新勢力綜合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499|回復: 0

園藝教室3

[複製鏈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懶
    2025-9-22 16:47
  • 簽到天數: 65 天

    [LV.6]常住居民II

    發表於 2011-11-5 01:03 | |閱讀模式
    澆水篇(一)

    水對所有的生物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之一,
    動物如此,植物亦是如此。
    我們都知道人可以數天不進食,但卻無法數天不喝水,
    這種現象同樣存在植物中,可見水對生物而言遠比養分來得重要,
    因此如何正確且適當的澆水,便成為園藝栽培者不可或缺的一門基本常識。

    <以橡膠軟管直接澆水>

    許多人以為澆水不過就是把水倒給植物這麼簡單,其實說來也沒錯,
    但澆在那裡?什麼時候澆?多久澆一次?你知道嗎?
    而且每種植物都有不同的生活習性,有的需要較多水分,有的則必須加以節制,
    因此對於所有的植物並無法一視同仁看待;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仙人掌是屬於乾燥型植物,需要極少的水分,
    然而浮萍卻是一生當中都生長在水中,無法離開水面而生活,
    若是把兩者的環境互換,相信都難逃死亡的厄運。

    水的來源、種類與品質

    1.自來水

    最容易取得的來源。尤其對於一般位於都市地區的栽培者而言,
    自來水是最方便不過的一種來源,且水質長期處於一種穩定可靠的狀態,
    較不用擔心有匱乏的狀態。

    但使用自來水來灌溉,需有成本考量意識,
    小面積或盆栽型栽種相當適合使用自來水,
    但對於大面積田園栽種則不適合全部採用自來水來灌溉,
    此時可收集日常生活使用過的自來水加以重複使用,
    不但符合環保概念又節省成本,可謂一舉兩得。
    此外自來水由於本身都經過加氯消毒過程,
    最好事先以容器將自來水儲存起來隔天再使用,
    不但可以使水中的氯消散,同時亦可讓水溫趨近於室溫,較適合植物使用。

    2.雨水

    雨水的蒐集對現代人而言實為不易,
    除了要未雨綢繆事先準備空桶置於室外,
    同時還要觀察老天的臉色,因此取得來源相當不穩定,除非是有心人特意收集,
    否則最好不要將其視為主要灌溉來源,否則可能常常會望天興嘆。
    況且就處於亞熱帶地區的台灣而言,病菌蚊蠅相當容易於死水中滋生繁殖,
    尤其是近來令人聞之色變的登革熱,
    其主要幼蟲的繁殖途徑皆是以堆積的死水為場所,
    因此對於收集的雨水必須加以注意,一旦收集完畢後就必須馬上使用,
    否則不但水質會變差,且亦容易滋生菌蟲。

    此外由於工業排放廢氣日益嚴重,因此許多地區的雨水有偏酸的特性,
    亦不適合植物使用。
    總之,以雨水來灌溉所要考慮的因素相當多,因此並不適合忙碌的現代人。

    3.河水

    對於居住河邊的人而言,以河水灌溉是一種既免費且又方便的方式,
    河水主要的來源為雨水,因此其性質屬於軟質水,一般植物皆能接受。
    唯河水的品質無法控制,且現今主要開發中的工業國家其河川多已遭污染,
    因此其中可能含有多種污染物質,且由於所經區域廣闊,
    因此水中可能還蘊藏各種有害細菌或蟲害,對嬌貴的園藝植物而言,
    構成相當的威脅。
    因此河水較適合用於大面積露天田園栽種用水,較不適合園藝作物用水。

    4.地下水

    主要來源為水井或直接以馬達抽取地下水居多。
    地下水多半屬於含有礦物質的硬水,由於水中含礦物及化學物質豐富,
    因此當水分蒸散或經植物吸收後,常容易殘存部份化學物質結晶於介質上,
    其中最常見的便是石灰質,
    很多栽培者常發現介質或盆子邊緣沈積一層白色物質,
    這主要是由於所灌溉的水質中蘊藏有高單位石灰質,
    這種物質對於部份植物的生長並不適合,例如杜鵑花便不喜歡這類物質。

    澆水篇(二)

    植物的分類

    1.耐旱型植物

    此類型植物所需的水分極少,栽種此類植物時介質大部份時間是保持乾燥的,
    且介質即使澆水後亦能迅速恢復乾燥狀態,例如仙人掌及多肉植物。
    此類型植物春、夏、秋三季時可視為乾濕交替型植物照顧,
    但冬季休眠期則介質幾乎保持完全乾燥狀態。

    2.乾、濕交替型植物

    此類植物所需水分較前者稍多,通常澆水時需將介質澆透,
    但不須時時保持介質於濕潤狀態,
    春至秋季只須待表層介質恢復乾燥後再澆水即可,
    冬季甚至可待其介質下約1公分乾燥後再行澆水。
    例如多數的觀葉植物屬於此種類型。

    3.半濕潤型植物

    半濕潤型植物所需水分較多些,通常春至秋季需時常澆水保持介質濕度,
    但亦不可使介質的水分處於過分飽和狀態,否則根易腐爛。
    冬季則待表層土乾燥後再行澆水即可。開花型植物大多屬於此種類型。

    4.全潮濕型

    此種植物於澆水時需將其介質完全滲透,
    此外還須時時保持介質處於潮濕狀態。此類植物並不多見,例如昌蒲。

    5.浸泡型植物

    根部需長期浸泡於水中,而莖葉主體則露出水面生長,
    例如荷花,布袋蓮、、等。

    6.水生植物

    植株全部生長於水面之下,例如水草及海中植物。

    澆水的時機及頻率

    1.季節因素

    一般而言夏季是大多植物生長壯盛的季節,
    由於氣溫高且水分代謝蒸發快,因此所需要的水分也較多。

    冬季則許多植物皆處於休眠狀態,因此所需要水分就特別少。
    春秋兩季則介於平均值之間。但光是季節的考慮還不夠,
    必須配合上述之植物特性一併考量。
    大多數植物冬天可以『週』來作為澆水間隔的單位;
    但夏天則需以天來計算,甚至以『小時』來計算。

    2.氣候因素

    同樣的季節裡還需考慮當時氣候的因素,
    對於豔陽高照的天氣自然不能與陰雨綿綿的日子相提並論,
    對於氣壓高、氣溫高、陽光照射強烈的天氣,必須提高澆水次數;
    但對於陰雨天、低氣壓、或低氣溫則需相對減少澆水頻率。

    3.植物特性

    依上述植物特性及喜好水的程度調整澆水頻率,
    此外,一般而言闊葉較針葉需更常澆水;薄葉較厚葉更需澆水、、等。

    4.一天當中的澆水時機

    即使是一天當中也需注意澆水的時機,
    一般而言清晨與傍晚是最適合澆水的兩個時機,
    由於這些時間最符合植物的生理時鐘,因此對植物吸收最有幫助。
    除此之外,由於中午及下午時間太陽容易照射植物,
    若有水分於植株上亦形成聚光作用,造成植株灼傷。

    5.特殊時候的澆水

    例如換盆以後、加入新的介質後、移植後、播種後、扦插後、、等等特殊時機
    都最好能馬上澆水,以緩和植株環境變化所帶來的衝擊。

    6.種植的環境

    a.戶外比室內更需經常澆水

    b.小盆栽比大盆栽更需經常澆水

    c.陶瓷容器比塑膠盆更需經常澆水

    d.通風處比密閉處更需經常澆水

    澆水篇(三)

    澆水的方式

    1.灌溉澆灑方式

    a.時機:適合大多數植物使用,此種方式採直接將水分灌溉在介質上,
    所需時間短。

    b.優點:直接、快速、簡便且對於部份被灰塵沈積的葉片可一併清洗乾淨。

    c.缺點

    c-1.對於較乾硬之介質無法充分澆透

    c-2.時常會澆灑在莖葉或花朵上,
    對於部份莖葉不喜歡潮濕的植物可能造成損害,且可能因此 縮短花的壽命。

    d.注意

    d-1.澆水後需將盆子下方水盤之多餘積水倒掉,以保持下方排水孔空氣通暢

    d-2.若盆子下方無排水孔,則亦需傾斜盆子將積水倒掉

    2.浸泡方式

    a.時機
    a-1.適合乾硬或結塊之介質使用

    a-2.適合半濕潤及全潮濕型植物使用,但前者於浸泡後需將水盆移開,
    以免根部長期浸泡腐爛

    a-3.適合莖葉害怕水分淤積的植物,例如大岩桐、非洲菫等

    b.優點
    b-1.可將介質充分浸濕

    b-2.對於需長期保持濕潤的植物而言,
    可以此方法省去澆水的麻煩

    c.缺點
    c-1.需較長時間

    c-2.介質可能流失

    植物的特徵

    1.水分過多時

    a.葉片下垂、軟化,甚至腐爛

    b.葉片捲曲、黃化,葉稍末端枯褐

    c.葉片壽命不持久,嫩葉未完全長成即提前枯萎

    d.花朵易軟化或黑死,壽命減短

    e.根部腐敗潰爛

    2.水分缺乏時

    a.整棵植株軟化下垂,甚至枯萎死亡

    b.生長緩慢或停止生長

    c.花瓣易凋落

    d.較老葉片開始加速掉落,最後連新芽亦無法生長

    e.由較下層之葉片逐漸軟化、枯死、掉落

     
    澆水篇(四)

    澆水的工具 (A)

    一、自動灑水器

    1.使用時機

    a.大面積灌溉

    b.欠缺人工管理的花卉中心苗圃

    c.公用綠化地

    d.特殊地形需要(坡地)

    2.種類

    a.開關型:以開關閥控制灑水器的使用,需有人工啟動其開關

    b.定時型:較先進之灑水器,可完全自動化,依設定時間自動灑水關水

    3.優點

    a.澆灑區域皆能平均接受灌溉

    b.節省人力成本

    c.可因應特殊地形需要(如高斜坡地)

    4.缺點

    a.器具成本較其他高

    b.置於室外易受破壞機率高

    二、水管

    1.軟質水管:一般而言,人工的澆水方式當中,
    軟質的塑膠水管最適合用來灌溉中區域面積的花園苗圃,
    以軟質水管加裝於水龍頭上,不但彈性增加了可澆灌的距離及區域,
    同時又能隨個人喜好調整,因此成為最普遍的戶外種植澆水方式之一。

    a.優點:彈性佳、伸縮性強、調整容易且可視距離長短需要予以調配,
    較能搭配個人喜好方式澆水。

    b.缺點

    b-1.澆水過程需以人工方式控制較為費時,
    但亦可採用類似硬質水管的澆水方式,
    將軟質水管移至定點後直接放置澆水,克服此一缺點。

    b-2.彈性疲乏:軟質水管使用一段期間可能產生彈性疲乏,
    導致接水龍頭處易掉落,此時可以某種簡易的夾緊器具固定
    (例如鐵絲或市面上販售的圓形固定夾);
    若水管破損漏水嚴重,就需考慮予以汰換。

    2.硬質水管:除非是所欲灌溉的區域固定且範圍面積不大,
    否則一般少採用硬質水管來澆水,硬質水管僅能安置於定點位置,
    於末端需加裝控制開關閥,需要澆水時予以打開即可,
    基本上可視為一般水管的延長。

    a.優點

    a-1.只需於開關時注意,澆水期間不需人工處理,較為方便。

    a-2.水管耐用性較佳、壽命較長。

    b.缺點

    b-1.距離受限

    b-2.乾濕不平均

    澆水的工具 (B)

    三、澆壺

    1.使用時機

    a.小面積澆水。

    b.較精緻或嬌貴的園藝植物:可依植物需要方式澆水避免花或莖葉腐爛。

    c.室內植物:澆水時須注意於盆子底下放置盛水淺盤,
    以防止過多水分由下方排氣孔流出。

    2.種類

    a.壺大濾口型:可用於小型花園及大型盆栽灌溉用,
    但由於口部直徑較大常以小孔蓋住,因此極易阻塞。

    b.壺小細嘴型:適合小型盆栽及室內植物澆水用,
    壺嘴細小無蓋可直將鑽入植株葉冠靠近根部介質,相當方便。

    3.優點

    a.較可依照植物及個人需要澆水

    b.較不會浪費過多的水

    4.缺點

    a.大面積澆水時相當麻煩。

    b.澆壺頸部及嘴口較易因異物阻塞

    四、噴霧器

    1.使用時機:保持植物所需濕度(例如蕨類植物)或細部清洗植株表面時

    2.種類

    a.一般噴霧器:必須以手力一直加壓將水珠噴出,
    優點是可隨喜好壓多少噴多少

    b.加壓噴霧器:可將空氣壓力打入瓶內,帶開關打開後,
    就會將細小水珠由噴嘴不斷噴出,
    此種噴霧器價格較一般噴霧器高,但較省力

    3.優點:可依特殊需要提供植物所需濕度及細部清理

    4.缺點:費力麻煩

    五、其他器皿

    視個人喜好收集不同容器,或將廢棄不用之空瓶罐加以利用,
    不但可澆水、兼具環保概念又省錢,一舉數得。

    其他澆水常識

    1.澆水的原則是彈性而靈活的,絕對沒有所謂不變的定律,
    掌握大原則(植物特性、季節因素、、等  等)是關鍵因素,
    但最佳的方式則是細心的觀察,唯有用心去體會植物的需求,
    觀察其生長之變化,才能洞悉其最佳之澆水方式。

    2.盆栽型植物若於澆水時水分迅速由底部流出,
    表示介質與盆子間出現較大縫隙,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於:

    a.介質因長期澆水而流失:此時必須補充新的介質於盆子週邊,
    將空隙填補起來。若起因為盆底空隙過大所導致,
    則可先將植株連原先介質一起取出,另以較大顆粒之介質填補於盆子底部,
    或乾脆更換底部孔隙較小之盆子。
    處理完之後重新澆水使其新的介質與原有介質集結在一起。

    b.介質乾燥後集結導致體積縮小:
    因水分蒸發或排除後導致介質集結體積變小,此時可準備盛水之器皿,
    將整盆植株浸漬入水中,讓水分經由底部排水孔逐漸滲透入盆內介質中,
    注意盆外水位高度不宜超過盆子高度,
    否則將導致盆內介質流失於器皿之水中,徒增處理之困擾。

    3.若介質本身乾燥後集結成塊,進而產生排水現象,則水分無法滲入其中,
    連帶使得根部無法吸取水分,此時澆再多的水也徒勞無功,
    最好先以小剷子將介質剷鬆,若害怕因此傷到根部,
    可以手將結塊之介質分解成較小顆粒,以恢復其物理特性,再重新澆水即可。
    若其集結程度較嚴重仍無法使其水分滲入,可考慮採取如 2-b 的方式處理。

    4.根部腐爛的主因是由於介質當中的空隙過度被水分佔據,
    且佔據的時間過久,導致根部無法正常呼吸,因而腐敗壞死。
    由於根部壞死之後,培養者往往不易迅速察覺,因此往往延誤矯正的時機,
    進而導致同樣的錯誤繼續發生,最後便會反映在莖葉及花朵上,
    導致一些徵狀出現,此時再加以搶救往往為時已晚。

    5.最好的澆水態度為事前先充分瞭解所欲種植植物的特性,
    然後依照環境、季節及不同的時機,施予適當的澆水,
    這樣不但能防止遺憾的發生,同時能幫助植物於最佳狀況下生長,
    才能達到預期的成果。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NG新勢力綜合論壇

    GMT+8, 2025-9-23 02: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