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12/9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指出,運動能加速代謝脂肪,另外透過適當的阻力訓練,不但可以達到運動目的,還可以強化肌肉組織與功能,提高基礎代謝率。如養成規律習慣運動,可以讓體重維持在穩定、正常的範圍內。
研究顯示運動能提高腦內啡的釋放,釋放身心的壓力;長期規律的運動更可以促進胰島素的正常功能、增加肝臟及肌肉肝醣的含量,並提昇身體生理及心理的調適能力。
減重期間的熱量控制,在體重減輕之餘,同時也會消耗肌肉及水分,運動除了可消耗脂肪外,還可以避免肌肉流失、維持肌肉量,一舉兩得。
運動的好處很多,可以預防慢性疾病,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等,目前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每週至少達到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
國家衛生研究院溫啟邦教授利用台灣一個大型的追蹤世代,分析各個不同運動量的健康效益,研究發現,與不運動的人相比,每天運動 15 分鐘(每週約 90 分鐘)是可以減少 14% 總死亡、10% 癌症死亡及 20% 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延長 3 年壽命。
這些好處不但適用於各個年齡層包括年青人、年老人,也適用於男性與女性,對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人包括吸菸、肥胖者,也一樣有用。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