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12-12
許多「癮君子」心存僥倖,認為自己菸抽得不多,只是一天抽上幾根,並無大礙。但台安醫院胸腔內科醫師吳憲林表示,抽菸有兩層效應:第一層當場讓心情變好,第二層效應就是抽菸使人心情、脾氣變差,無法專心,甚至導致憂鬱、焦慮症等,必須靠再抽菸解決。
開設戒菸班 13 年的吳憲林醫師表示,抽菸有兩層效應:第一層,當場讓心情變好,但是接下來好幾天的心情都會比較差,這也就是第二層效應。但吸菸者往往只察覺到第一層。第二層效應出現時,吸菸者會因心情太差,必須再靠抽菸來解決,就此形成惡性循環。
第二層效應引起的「心情差」有兩種主要類型,一是「壞心情」,如:易怒,容易與人起衝突,疲勞,喪失耐心等;二是「不安感」,沒辦法專心做事,恍神、失眠。最終吸菸族往往都會形成「人生就是這麼苦」,必須要靠抽菸來「找樂子」。
吳憲林表示,人能夠「快樂的能力」,跟腦部神經中的化學物質有關,但尼古丁會把那些物質都消耗完,即使繼續吸菸,也不會再更快樂,屆時人就會想停下來。
他說,一個人只要願意戒菸,一定戒得掉,端看代價為何?戒菸期容易經歷心情低谷、易怒,有的人因此跟家人鬧翻、離家出走、或與情人分手,也有人昏睡,好幾天無法工作、失業,各種故事都有。
吳憲林呼籲民眾,當身邊有親朋好友有心戒菸時,要多給予包容與支持,盡可能體諒他們令人不悅的表現,可能來自「戒斷效應」。
也請「吸煙族」勿心存僥倖─認為自己只是癮君子等級、稱不上「老菸槍」,不會「賓果」得肺癌。然而,抽菸本身就像「高利貸」一樣,第一口下去、上癮後,遲早要連本帶利的還,賠上自己的身、心健康。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