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12/22
根據兒福聯盟昨 21 日調查發現,有 37.4% 學童一早起來就開始使用手機,即使在深夜 11 點過後,仍有 21.8% 學童在使用手機;約 4 成孩子甚至出現手機成癮的徵狀。
調查發現,國一以上學童 7 成有手機,高於美國、日本和中國;半數以上是家長的需求而幫孩子辦的,並逐漸出現使用低齡化的現象。而有近 6 成學童講電話時間不到 5 分鐘、7 成用手機聽音樂、7 成用來照相、6 成發簡訊、玩遊戲。
日本 2009 年曾針對國中生使用手機頻率與日本全國學力測驗成績進行研究,結果發現,手機使用頻率越高,學生成績越差。此外,美國 2009 年調查發現,青少年的文字簡訊有五分之一是在課堂上傳送。南韓也發現約 9.9% 小學生、19.9% 國中生、28.7% 高中生會因手機鈴響而無法專心上課。
兒盟調查發現,超過一成使用手機的學童 10.5% 曾經有不好的手機使用經驗,其中並有許多都是接到色情簡訊、電話騷擾。兒盟表示,手機也成為學童接觸到色情資訊的管道之一,2.8% 曾經用手機回覆色情簡訊或來電,或主動撥打色情電話;3.1% 曾經用手機下載色情遊戲或瀏覽色情網站。愈來愈方便的手機上網功能,卻缺乏有力把關,已經讓孩子隨時隨地可能誤觸色情、暴力等不當資訊的陷阱,甚至威脅到學童安全或有被捲入犯罪的危險。
兒盟執行長王育敏表示:「手機已經成為現代人的必要的隨身配備,對大人來說,沒帶手機出門似乎跟世界失去了聯繫,對孩子而言,似乎也愈來愈難抵擋它的重要性。面對這樣款式日新月異、功能推陳出新的高智慧型 3C 商品,大人無須花大錢幫孩子追求酷炫的智慧型手機,而是應有更高智慧陪孩子一起建立 SMART(study 孩子要學習、manage 業者要管理、attention 家長要注意、regulate 政府要規定、teach 學校要教育)的手機使用習慣。」
教育部:上課盡量關機
針對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的調查,教育部表示,上下課、定期評量、早自習、午休、集會時等,應盡量關機。教育部環保小組執行祕書張子超說,包括自習課、課後輔導和外堂課、下課、定期評量、午休、集會等期間,應盡量關機。
如果臨時緊急狀況需要使用手機,可以向老師報告後使用。張子超說,使用手機以不影響教學、學習及個人生活作息為原則,如果有違反相關規定,學校可以禁止帶手機。使用手機時,也建議以免持裝置溝通,避免手機貼近頭部和身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