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醫療 文╱賴意櫻(桃園敏盛醫院加護病房護理師)
人體是一個平衡中心,會藉由身體的各種機能維持身體的內外平衡,而讓身體感到舒服,其中之一的重要平衡元素就是身體所存在的電解質,也就是鈉、鉀、鈣、氯、鎂等帶不同電極的物質,當因為身體不適或外在因素而導致電解質無法平衡時,就會出現不適的症狀,下列以較可能出現不平衡的電解質予以說明。
●鈉:就是身體的鹽,主要在保持體內水份與酸鹼度的平衡,正常值在一百三十五至一百四十五mEq/L,當有嚴重脫水如燒傷、多尿症時,鈉會增加;當有嘔吐、腹瀉、糖尿病昏迷、尿毒症時,鈉會減少。
當身體呈現低血鈉時可能會有噁心、嘔吐、虛弱無力的情況,嚴重者甚至會有意識混亂情況產生;高血鈉時會有口渴、不安、少尿情況出現,此時可能需要給予補充水分,以維持平衡。
●高鈉食物:所有加工食品或醃製食物的含鈉量都較高,而乳酪、披薩等也是高鈉食品。穀類、水果、蔬菜則是低鈉食物。
●鉀:鉀與心臟的健康關係密切,它幫助心臟維持規律的心跳,並協助血壓的穩定,促進神經衝動傳遞與傳導,正常值在三點五至五mEq/L,當身體出現低血鉀時因為症狀不明顯,難以察覺。
但當鉀離子持續下降,嚴重者會使心跳停止,不可輕忽,洗腎或有腎臟方面問題的患者則要小心鉀離子過高的問題,過高的鉀離子會造成心律不整或心跳突然停止的危險。
蔬菜中的花椰菜、菠菜、香菇、小黃瓜、芹菜、番茄;水果中的香蕉、柳橙、草莓等都是高鉀食物,洗腎或腎臟功能不佳患者要減少攝取。
●鈣:是人體含量最多,需要量也最大的礦物質,除了是鞏固骨骼所需外,也是神經的傳導、肌肉的收縮、血液的凝固、心臟的跳動所需。
談到鈣,大多數的人都會想到骨質疏鬆症,其和鈣的關係是如果鈣質吸收量大於流失量,多餘的鈣質就會存入骨骼與牙齒中,成為身體鋼骨;如果流失比吸收的多。
鈣質長時間攝取不足,骨骼中的鈣質就會一直被提領而形成骨質疏鬆症,因此要趁年輕時多存一些鈣,以防年老時成為骨質疏鬆症高危險群。
乳製品是最好的鈣質來源,一杯牛奶(二百四十西西)有近三百毫克的鈣質,小魚乾及大骨湯也是良好的鈣質來源,對於老年人或發育中兒童也可利用鈣片補充。
電解質就像身體的螺絲釘,雖然小但卻是不可忽略的部分,正常的均衡攝取各種飲食以維持電解質平衡,必要時依照醫師指示服用營養補充劑,才能讓身體健康又美麗。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