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新勢力綜合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432|回復: 0

[中醫資訊] 避秋燥疾患 中醫養生有道

[複製鏈接]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4-6-11 00:00
  • 簽到天數: 2695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皮卡丘 Lv:100
    發表於 2018-10-23 23:58 | |閱讀模式
    2018/10/23 文/林彥廷(作者為基隆逍遙中醫診所中醫師)

    中醫認為,入秋後,陽氣內斂,陰氣逐漸增長,易有秋燥疾患。常見有燥邪傷肺、皮膚搔癢和腸燥便秘。秋天在節氣上與肺相應,「肺為嬌臟,不耐寒熱」,不少病患從夏天開始久咳不癒、喉嚨乾癢、痰不多或黏稠難出,伴隨口乾舌燥、舌紅少苔、脈象細數,辨證上屬肺陰不足的燥咳,可用百合、麥門冬、朱貝等滋肺潤燥。燥咳可分為涼燥和溫燥,如痰色白黏,可在滋肺陰的基礎上加乾薑、橘紅來溫肺化痰;如痰色黃黏甚至帶有血絲,可加清肺藥,如黃芩、桑白皮等;咳久易耗損肺氣,伴有自汗畏風,氣短乏力,可合生脈散補益肺氣。皮膚搔癢的症狀多在下肢,好發皮膚油脂較少的老年人或皮膚易敏感者,除了乾癢脫屑外,有時伴隨刺痛或灼熱感,可用保濕乳液緩解不適,併服滋陰養血之品,如當歸飲子來促進體表的血液循環。

    另外,洗澡水溫不宜過高,並適時適量補充水分。燥邪傷津的特性易使腸道缺乏水分,大便乾硬難解,對於年長者或長期臥床、久坐的病患尤其明顯,可服肉蓯蓉、何首烏、女貞子等潤腸軟便,或多吃富含水分的水果如水梨、火龍果、奇異果等來增加腸道蠕動。在進補方面,切忌燥補,反而造成水分的耗失。宜用清補之品如石斛、玉竹、沙參等;此外,色白入肺,可多用白色的食材來養肺,如白木耳、山藥、荸薺等。秋天屬精氣收斂的時節,應避免從事易傷津耗氣的激烈運動,可做伸展操或走路;睡眠是人體精氣潛藏的時段,配合夜長晝短來調整作息。太陽是陽氣的來源,多利用早上或傍晚至戶外,適時接受日光照射,有助於喚起人體的機能。凡是中醫的養生方法,如果能夠順應大自然,那麼就會事半功倍。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NG新勢力綜合論壇

    GMT+8, 2024-6-11 17: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