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4/16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青光眼患者常見眼壓偏高。中醫師鄭集誠表示,青光眼常見原因有使用眼睛過度,眼壓過高,壓力大,常熬夜,有高血壓病史族群易誘發,也常見三高現象。中醫認為患者易有氣血問題,火氣旺盛,肝風內動,循環也較差。
中醫師鄭集誠表示,用眼過度像是使用電腦、手機等,尤其藍光的影響對眼睛傷害大,容易影響視力,時間一久可能誘發青光眼。
中醫辨證類型,包括可見「肝風內動」型,表現可見易生氣,眼睛有血絲,便秘,易疲勞,舌淡黃,苔薄白,脈弦細,治療可配合舒肝清熱息風,藥方可用鎮肝息風加減,可加上天麻、鉤藤加強。
鄭醫師表示,若屬「肝血不足,虛風內動」型,可見易生氣,頭暈,噁心,便溏薄,食慾差,舌淡紅,苔薄白,脈細,治療可配合補肝血,息風鎮靜,可用天麻鉤藤飲加減,可加上羚羊角、水牛角、阿膠加強補肝血。
以及「肝腎陰虛」型,常見於老年族群,易腰膝痠軟,頭暈眼花,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弱,治療可配合清肝補腎,滋陰,可用駐景丸加減,可加杏仁、車前子補肝腎不足。
穴道治療上,由於「肝開竅於目」,可取肝經穴道;包括行間、攢足、曲池、三陰交、合谷穴針灸,幫助清肝滋陰降火,明目作用。醫師提醒,使用電腦、手機等應一段時間就讓眼睛休息一下,可多按摩眼周穴道,避免熬夜,也可吃些動物內臟補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