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錄
NG新勢力綜合論壇 返回首頁

美髯公的個人空間 http://www.ng173.com/?438263 [收藏] [複製] [分享] [RSS]

日誌

曹操和劉邦被罵時為何能hold住?

已有 408 次閱讀2012-3-21 16:03 |個人分類:歷史

  語雲:登山耐側路,踏雪耐危橋。一耐字極有意味。如傾險之人情,坎坷之世道,若不得一耐字撐持下去,幾何不墮入榛莽坑塹哉!
——《菜根譚》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小不忍則亂大謀”。是的,翻開歷史的畫卷,凡是成大業者,拋開其他的因素不說,忍必是他具備的一種品格。能忍他人不能忍的恥辱,這才是真英雄。韓信受胯下之辱,張良受老兒捉弄之苦,都是忍耐力的深刻表現。
  三國時候的“擊鼓罵曹”的故事大家也許並不陌生。
  三國時有一位非常出名的才子,名叫禰衡。曹操請禰衡,實際是想讓他在軍務上助自己一臂之力,不可否認,這樣的動機是很好的。但錯就錯在,曹操請來禰衡之後,沒有請他就座。生性高傲的禰衡覺得自尊心受到了傷害。
  接下來的事情可想而知。禰衡自誇才能,並挖苦曹操手下無能人。曹操也不甘示弱,他覺得自己大權在握,就要禰衡給他擊鼓以羞辱禰衡,禰衡也不拒絕。擊鼓應換新衣服,按規定儀式進行,可禰衡只穿隨身衣服。禰衡到底是才子,盡管這樣,他先是擊了一曲《漁陽三撾》,曲子哀婉動人,感動得在座的人都掉下眼淚。
  這時,曹操手下的人堅持要禰衡換衣,這樣的情況下,禰衡幹脆裸體擊鼓,以此羞辱曹操是國賊。此時,一片喊殺聲響起,但曹操卻很冷靜,他容忍了禰衡,因為他覺得自己不能殺一個手無寸鐵的人,也不願背上忌才害賢的罪名,使天下人對他望而卻步。
  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與其說曹操明智,倒不如說他寬宏大量。他給禰衡派了一個差使,去勸說荊州牧劉表前來投降,並派他手下的重要謀士荀彧給禰衡送行。
  這一系列的事情,曹操都處理得很好。也是因為他善於忍,而收獲更多。是的,在人生旅途中,學會忍耐,才能夠抵得住大浪的沖擊。讓我們學會忍耐,並不表示自己軟弱,而是堅強意誌的體現,是自己處世成熟的標誌。
  同樣,在職場中也要學會忍。職場如戰場,很多人在裏面絞盡腦汁、費盡心機,既要迎合領導意圖,又要搞好同事關系,因此往往需要學習一些職場之術。
  在職場中,有很多表面上看起來是吃虧的事情,就像是工作的調動、環境的變遷等等。面對著這樣的一些事情,我們應該做到能夠泰然處之,“小不忍則亂大謀”,心胸開闊,目光放遠一些。看這些事情對自己的長遠發展是否有利,而不去做匹夫之勇,因小的不忍而亂了大謀。
  “小不忍則亂大謀。”可以理解為兩個方面的意思,一個意思是人要忍耐,凡事要忍耐、包容一點兒,如果一點兒小事不能容忍,脾氣一來,就壞了大事。許多大事失敗,常常都是小地方搞壞的。另一個意思是,做事要有忍勁,狠得下來,有決斷,有時候碰到一件事情,一下子就要決斷,堅忍下來,才能成事,否則不當機立斷,以後就會很麻煩,姑息養奸,也是小不忍。“忍”就是要會忍,也要有忍勁。
  人生的路,曲折離奇,同時夾雜著酸甜苦辣。相信自己,學會忍耐吧,何必忙著為自己去解釋。
  一個公司的和諧氣氛,是需要每個人以共同的意向去建造的,只要有一位同事在那裏沈不住氣,雖然只是一句語氣較重的話,甚至只是一次小沖突,都足以破壞當場的氣氛。而在職場內發生沖突的機會可以說比比皆是,你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才能夠做到“以和為貴”。
  即使你的觀點是正確的,即使你代表了正義,在表達的時候,最好還是要客氣一點兒。否則就有可能會引起對方的不滿,意見分歧而變成沖突,很容易破壞彼此的合作關系。
  無論你是多麽正確,只要你與同事發生口角或爭執,在職場內其他同事眼中,多多少少都會認為你脾氣不好,就算對方比你差勁十倍。但是這次的事件,已經為你帶來負面的影響,日後你稍有不悅神色,同事們又會猜想你“必然想再發脾氣了”,有了先例,其他人就會不敢接近你。在工作上亦漸漸被孤立起來,在職場內,同事共處一室,人際關系處理得好是一項重點任務。
  從一個忍字能夠看出一個人的理智、修養、氣質、人格以及為人的做派。例如一些命運中的痛苦、危難或是一些不幸的遭遇,你能不能忍受?你的忍耐力有多大?對他人的某些粗俗無禮行為,你有沒有忍讓的雅量?對那些極為殘酷的事情,你忍心硬著心腸去做或聽之任之嗎?還有在那些忍無可忍的事情面前,你是忍氣吞聲呢,還是拍案而起?這些也許都是我們在沖動的時候可以一觸即發的表現,但是冷靜過後,回過頭來想想,事情真的有那麽嚴重嗎?而在反思過後,內心也會油然升起一絲悔悟。
  而忍不可凡事都用,但在朋友之間,群體內部還是一種值得提倡的風格。
  一個人能否成大事,這些往往與他的忍耐、忍受、忍讓有很大的關系。後人在評論楚漢爭雄時說,劉邦所以取得天下,項羽所以一敗塗地,關鍵就在於能忍與不能忍的差別。這話雖說得絕對了一點兒,但也並非沒有一定的道理。

  楚漢相爭,西楚霸王氣勢洶洶。一天他捉來漢王劉邦的家人,綁縛陣前,先揚言:“漢王若不投降,就烹殺你的老子!”
  但劉邦並沒有因此而發火,更沒有怒發沖冠,只是調侃地說:“我同你項羽曾經約為兄弟,我的老子也是你的老子。如果你真忍心烹殺老子,就請分給我一杯肉羹嘗嘗吧。”
  聽罷此言,項羽終於不忍心了……
  因此在有些情況下,忍耐和忍讓可以說是成大事不可或缺的修養。然而忍又不可到處亂用。該忍則忍,不該忍則不可忍。而混入遊戲當中,則也曼妙生輝。面對那些惡語相向的人,我們就不應該秉承忍讓的態度。
  曾經有一個官員,他地位顯赫,自認為是虔誠而謙卑的佛教徒。
  有一天,這位官員去拜訪一座寺廟方丈的時候,他向廟裏的高僧請教如何理解佛教中的“驕”。這位高僧神色嚴峻,然後用一種不屑而且輕蔑的口氣說道:“真是個愚蠢至極的問題!”
  高官勃然大怒,憤怒地吼道:“你竟敢這樣同我說話!”
  然後高僧挺直了身體,微微一笑道:“施主,這便是驕。”
  看到這兒,我們也許都會為那個官員的自大而發笑,但是,生活中,很可能你也同樣進入過這種自我防衛的誤區,因為自我防衛畢竟是人們一種本能的反應,它體現了人們保護自己免受威脅的傾向。例如,一個打網球友誼賽的運動員,連續丟了幾分之後可能會暴跳如雷;一位經理在員工質疑其決定時,也許會大發雷霆;遇到別人批評你對書籍、音樂、電影、服飾等方面的品位時,你也許為此而感到非常憤怒。
  關鍵的問題是,在生活中,大部分引發這種反應的事件也許並沒有威脅到你的實際安全,而且令你動怒的絕大多數事情可能都沒有什麽實際意義,那些只不過是冒犯了一些你自以為重要的事物。當然,有些情況下你做錯了事情可能會受到貶低和責備,這時受到威脅的就不只是你的自我意識,可能連你的工作都遇到了威脅。然而,更常見的是,威脅到自我的那些失敗、批評和嘲笑,其實並沒有什麽大不了的事情,卻還是讓你煩惱不已。
  所以,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遭人誤解不但不惱、反而註意不傷害對方的面子,理性地克制自己的行為的人,才是生活中的佼佼者,其品德才會受到他人的景仰。

路過

雞蛋

鮮花

握手

雷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NG新勢力綜合論壇

GMT+8, 2025-10-19 03: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