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錄
NG新勢力綜合論壇 返回首頁

美髯公的個人空間 http://www.ng173.com/?438263 [收藏] [複製] [分享] [RSS]

日誌

膽敢調戲呂後的匈奴為何滅亡了?

已有 362 次閱讀2012-3-21 16:16 |個人分類:歷史

  在廣袤的草原上,有一個像雄鷹一樣的民族,他們能征善戰,被稱為“馬背上的王者”;他們是草原文明的締造者和傳承者;他們的鐵騎不斷踏入農業文明的領地,通過掠奪資源,來延續著自己的存在;他們一批批地從蒙古高原沖出去,征服了許多的亞洲帝國,並且一度成為了半個歐洲的統治者。這個民族有著一個讓人敬畏的名字——匈奴!
 
  匈奴人用自己的剽悍和勇武建立了當時亞洲大陸上最強大、幅員最遼闊的大帝國——匈奴帝國,並且與漢帝國連年征戰。雖然漢帝國在與匈奴的征戰中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但是也損耗了巨大的國力,逐漸衰落。匈奴則在漢帝國的壓力下分裂為南北匈奴,南匈奴與漢族交往頻繁,逐漸與漢族融為一體,北匈奴則西遷以後銷聲匿跡……
 
匈奴是如何崛起的?
 
相傳,匈奴人是夏人的後代,經過千百年的生息繁衍,匈奴逐漸成為中國北方的一支古老民族。並且,匈奴於公元前3世紀興起於河套地帶(今內蒙古、山西一帶),遊牧於大漠南北。
 
“匈奴”這個名字早就出現在了史冊當中,《逸周書·王會篇》、《山海經·海內南經》、《戰國策·燕策三》等史書中都有記載。“匈奴”,據說是鬼方、混夷、獯鬻(xūnyù)、葷粥、獫狁(xiǎnyǔn)、胡等的異譯。中國近代的大學者王國維先生則認為“匈奴”二字快速連讀,就發“胡”字的音,而“胡”這個字在匈奴人心目中即為“天之驕子也”。“匈奴”一詞,漢語的意思直譯為“人”,意義為“天帝之子”、“上天之子”。  
 
匈奴族早在公元前七八世紀時就已生息和繁衍在中國北方的廣大地區,建立起氏族和部落聯盟了。匈奴的政權體系相比中原的政權體系來說要簡單,他們的首領被稱為單於(chányǘ),單於就相當於中原的國王、君主。《漢書》中記載:“單於姓攣鞮(dī),其國民稱之為“嶿黎孤塗單於”。匈奴語把天叫做“嶿黎”,把子叫做“孤塗”,單於就是天子的意思。在單於之下,則有左、右二賢王,各率領一大部落。
 
匈奴人最初的政治、經濟中心在今內蒙古自治區的河套及大青山一帶,後始逐步移居漠北。相對於中原穩定的政權結構來說,匈奴的政權結構相對靈活散漫。據《史記》記載:“自淳維(傳說為匈奴人始祖)以至於頭曼千有余歲,時大時小,別散分離。”在匈奴中所屬各氏族和部落,彼此間並沒有永久性的盟約關系,只是根據共同的利害關系隨時聚合離散。
 
匈奴是在公元前3世紀時進入鐵器時代的,由於鐵器的普遍應用,使得匈奴的軍事實力得到相應加強。軍事實力加強以後,軍事活動就相對頻繁了起來。匈奴的鐵騎,經常馳驅於樓煩(今山西省寧武縣一帶)之下,對當地的居民進行騷擾。不久,匈奴又逐步推進,將勢力擴至戰國七雄中的秦、趙、燕邊境,並不時給燕、趙二國以威脅。公元前265年,匈奴騎兵被趙將李牧擊敗。雖然,在李牧擊敗匈奴騎兵以後,匈奴鐵騎騷擾北方人民的事情得到了進一步的緩解,但是沒過多久,匈奴的兵馬又卷土重來,使得北方邊境上的人們又受到了極大的損失。
 
秦朝成立以後,秦始皇嬴政派遣大將蒙恬出兵攻擊匈奴,於此同時,還派遣自己的大兒子扶蘇為監軍,同蒙恬一起打擊匈奴。由於這二人治軍有方,使得匈奴鐵騎連連失敗。匈奴戰敗後,“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但是到了秦朝末年,匈奴卻又乘機向南發展,逐漸傍近秦朝的邊塞。此時,秦朝已經是搖搖欲墜,也就無暇顧及匈奴鐵騎了。
 
 
  根據《漢書》的記載,在大約公元前215年的時候,匈奴部落的大本營,所在地不在外蒙古,而是在內蒙古一帶。匈奴的興起,與匈奴國家的創立者頭曼密不可分,頭曼是匈奴的首領,也就是單於。秦滅亡之後,頭曼趁著中國內亂、無暇北顧,於是發兵南下,一舉取得了蒙古地區,氣焰之盛,不可一世。
 
 
對於冒頓單於的挑釁,呂後為何忍氣吞聲?
 
 
冒頓,這位戰功赫赫、剽悍英武的單於,可謂叱咤風雲的人物,是他的出現改變了匈奴,也改變了世界。
 
  冒頓是匈奴單於頭曼的長子,依例成為匈奴太子。但是,有一年,頭曼一名愛妾為頭曼生了一個小兒子,頭曼單於愛屋及烏,竟然想讓小兒子做單於太子,於是,頭曼單於做了一個匪夷所思的舉動,那就是將冒頓送給了當時另一支強大的遊牧部落月氏國充作人質。更不可思議的是,在冒頓充作月氏國人質後,頭曼單於突然下令發動了對月氏國的進攻。冒頓在這性命攸關的時刻,連夜偷了一匹月氏寶馬,奪營而出,歷盡各種艱險,成功地返回了匈奴部落。頭曼單於覺得冒頓能幹,於是就給了他一萬控弦騎兵,讓他在外訓練征戰。
 
  胸懷壯誌的冒頓深深憤怒於父親的舉動,但他並沒有表現出來,他率領他的騎兵日夜訓練,並利用忠於他的部隊將自己的父親頭曼射殺,並把他的後母及弟弟和不服從的大臣全部殺死。冒頓自立為單於,這就是冒頓單於。
 
  冒頓殺父自立後,以優異的軍事才能,指揮匈奴鐵騎東擊東胡,西攻月氏,南吞樓煩,並征服了北方諸國。冒頓單於作為全國最高首領,總攬軍政及一切對外大權。下設各個機構,組織了一個完整的統治體系。此時的匈奴帝國,疆域東盡遼河,西逾蔥嶺,南達長城,北抵貝加爾湖一帶。匈奴帝國達到了它的頂峰時期。
 
  當兩個強大的帝國比足而立時,或許,戰爭才是這兩個巨人最好的交流方式!
 
  漢初,匈奴貴族經常率領騎兵南下,掠奪漢朝北部邊郡的人口、牲畜和財物。公元前201年,被漢朝封到了馬邑的前韓國貴族韓王信在冒頓單於40萬大軍的圍困壓力下投降了匈奴,這直接導致漢帝國的門戶大開,冒頓單於率匈奴主力越過句註山,直逼晉陽(今山西太原)。
 
  在這種情況下,公元前200年冬,漢高祖劉邦率32萬大軍禦駕親征,尋找匈奴主力決戰。此時,正遇上冬天嚴寒下雪的天氣,戰士凍掉手指的有十之二三。冒頓覺得如果正面沖突不一定勝利,於是用計假裝失敗逃跑,引誘漢軍。剛剛打完勝仗的漢軍鬥誌昂揚,毫無顧忌地追趕匈奴大軍。冒頓看到漢軍有機可乘,就把他的精銳軍隊隱藏起來,只出現了一些老弱殘兵誤導漢軍。於是漢軍出動全部軍隊,多半是步兵,共30余萬,向北追擊匈奴。當滿懷希望的漢軍到達平城時,冒頓立即指揮他的40萬精銳騎兵,在白登山把劉邦包圍起來。
 
7天之內,漢軍內外不能相互救助,軍糧短缺,人心浮動。冒頓單於的騎兵,在西方的全是白馬,在東方的全是青馬,在北方的全是黑馬,在南方的全是赤馬,威風無比。為了解圍,漢高祖只得采納大臣陳平的建議,向冒頓的一名愛妾行賄,生活在草原上的女子被眼前的金銀珠寶深深吸引,於是她就對冒頓說:“兩方的君王不能相互圍困,如果得到漢朝的土地,單於終究是不能在那裏居住的,而且漢王也有神的幫助,希望單於認真考慮這件事。”同時由於冒頓與韓王信的將軍王黃和趙利約定的會師出了點問題,王黃與趙利的軍隊沒按時到來,冒頓疑心他們同漢軍有預謀,就采納了閼氏的建議,解除了包圍圈的一角。這樣劉邦急忙率兵歸還,同時派使者送給冒頓單於一位公主,並奉送給匈奴一定數量的棉絮、繒、酒、米和食物,相互結為兄弟,實行和親。這便是歷史上的“白登之圍”。
 
 
後來,在冒頓單於執政時期,匈奴還和中原有一次極為赤裸裸的挑釁:漢高祖劉邦死後,漢惠帝繼位,呂後垂簾聽政,並且大肆封賞呂氏一族,弄得西漢朝廷烏煙瘴氣。

   冒頓單於覺得西漢正是孤兒寡母執政之時,有機可乘,於是,命人寫了一封信給呂後。呂後拆開一看,信中寫道:

   “我現在是一個枕邊寂寞的君王,生活在北方草原這個荒涼的地方。我最擅長騎馬打仗,麾下擁有精兵猛士三十萬。現在,我來到邊境,很想深入你們中原腹地一遊。聽說你的丈夫不久前死了,想必你也是空閨難守。我們兩人,一個孤男,一個寡女,都是寂寞之人。你何不來與我相見呢?咱們結秦晉之好,魚水之歡,這一定會是讓你我都高興的事!”

   呂後是個母儀天下的皇太後,也是國家的象征,豈能夠如此受辱,於是就有大將怒發沖冠,想要請命,率領大軍十萬掃平匈奴,為大漢國朝雪恥。可是,立即就有人對這個被憤怒沖昏了頭腦的想法當頭棒喝,說:“當年高帝(指劉邦)統領四十萬大軍北伐匈奴,被匈奴圍困七天七夜。那時候,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險些使先皇命喪於此。當時百姓還作了歌謠,說‘平城之下亦誠苦,七日不食,不能彀(gòu)弩’。先皇文韜武略可謂無人可比,可是仍舊折戟沈沙在匈奴人之手,可見匈奴人之兇險狠毒了。而且,匈奴本是沒有受過教化之地,人民愚昧無知、禽獸不如,還是不和他們做正面沖突為好。”
 
   劉邦白登之圍的事人盡皆知,連劉邦帶40萬大軍都差點全軍覆沒,現在朝廷實力不如當時,誰還能與匈奴抗衡?呂後也明白這個道理,只好忍氣吞聲、曲意逢迎了。
 
  然而,風水輪流轉,隨著漢初休養生息政策效果的顯現,西漢王朝逐漸強大起來,匈奴也逐漸沈迷於聲色犬馬之中而逐漸消弭了鬥誌。即便如此,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在即位後的12年間,為未來對匈奴的反擊進行著各方面的準備也相當謹慎。公元前133年,漢武帝下達了開戰的決心。漢匈50多年的脆弱和平終於破裂,兩大強國的全面戰爭開始了。之後,漢武帝一連對匈奴發動了3次大規模的戰役。在西漢王朝厲兵秣馬的時候,匈奴帝國卻陷入了內亂之中,公元前126年,匈奴帝國最後一個偉大的單於——軍臣單於,因病去世。軍臣單於的弟弟伊稚斜自立為單於,並且和軍臣單於的兒子於單爆發了爭奪大單於的戰爭。經過一系列的戰爭,伊稚斜獲得了勝利,成為匈奴的大單於。但是,這次王位的爭奪戰,大大消耗了匈奴帝國的實力。伊稚斜和他以後的繼承者,基本上沒有為匈奴帝國再現輝煌,相反,他們多短命。從公元前141年到公元前87年,在漢武帝劉徹在位的時間裏,匈奴換了7個單於,而漢王朝只有劉徹一人。劉徹依靠軍事天才衛青和霍去病發動的3次大戰役使得匈奴元氣大傷,逐漸衰弱下去。
 
在西漢的打擊下,匈奴很快衰落,不久又陷入了內亂。公元前602年,虛閭(lǘ)權單於死後,匈奴統治集團內部發生了分裂和內訌,出現了五單於爭立的局面,匈奴幾乎陷入絕境。最終,呼韓邪單於稽侯珊取得優勢,占據了單於庭,並歸降漢朝以為藩臣。在漢元帝時,呼韓邪單於向漢朝請求“和親”,漢朝應允並以王昭君以公主的身份遠嫁匈奴。由於王昭君的作用,保持了匈奴和漢朝之間近半個世紀的和平相處。於此同時,與呼韓邪單於對抗的郅支單於見漢朝大力支持呼韓邪單於,憚於強大的漢朝的威勢,只好漸漸率眾西遷。

   公元48年,統管匈奴南八部的呼韓邪單於之孫——右日逐王自立為單於,仍以呼韓邪為號,效法祖宗歸附中原,他率部南遷,歸降漢朝。東漢政府封他為南單於。從此,留在中國境內的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東漢政府打擊實力較強的北匈奴,使得北匈奴不得不全面退守漠北和西域北部一帶。

   東漢時代,北匈奴內部出現了極大的矛盾,而且“屋漏偏逢連夜雨”,自然災害也開始找上了這個部落的麻煩。這一切對於北匈奴來說可以算得上是天災人禍,可是對於漢朝政府來說可算是一個絕好的機會了。於是,漢朝立刻與南匈奴等聯兵出擊北匈奴。北匈奴的單於受到兩面夾擊,接連大敗,於是只好率部分族人西遷,至此,北匈奴政權全面瓦解。
 
漠北地區被西進的鮮卑族占據,而留在草原東部的匈奴尚有10余萬人。他們歸順了鮮卑,成為鮮卑族中的一個部落。

路過

雞蛋

鮮花

握手

雷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NG新勢力綜合論壇

GMT+8, 2025-10-19 03: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