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喊冤的方式是“登聞鼓”制度。這是吏民擊鼓喊冤的一種方式,在衙門(漢代稱牙門)的左側置一大鼓,有冤者(往往是蒙冤被押犯的家屬)可以擊鼓喊冤,由官員加以記載上奏。這種制度起於漢朝。第二種方式是攔駕喊冤。一般是喊冤者手舉狀紙,跪在皇帝、大臣或者官員車駕、轎子所經過的路上,攔駕喊冤,希望能夠除惡扶善,平反昭雪。但是,由於官吏貪贓枉法者居多,因此,大多數官吏不問冤情虛實,一律先按“沖突儀仗罪”責打數十大板,對於不實者更是加重處罰。第三種方式是臨刑喊冤。一般是指被執行死刑的人在臨刑時喊冤,以求監斬官明查申冤。但這種喊冤,在君主專制社會大多不被監斬官所理會。除了以上所提到的三種喊冤方式之外,百姓叫冤的方式還有很多,只不過除以上三種之外的喊冤方式都只是個別的適用,並沒有在民間普及開來,所以沒有在後世廣為流傳。
趣味鏈接:擊鼓鳴冤之制由來
相傳,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登上皇位不久,他有個侄子倚仗皇勢在街上欺負民女蘇小娥。有個身材魁梧的漢子,見到一大堆人欺負一個弱女子,看不過去,便路見不平,把皇侄的木棍打落在地。皇侄大發雷霆,遂令隨從們動武。在打鬥的過程中,一隨從持劍本想刺殺大漢的,由於大漢機敏避開,卻刺到皇侄身上,皇侄當場斃命。皇侄的家人知道後便把大漢告到官府,大漢被定處死刑。脫險的蘇小娥得知後,決定到衙門伸冤昭雪 但衙門戒備森嚴,怎麽辦呢?於是她想了個辦法。小娥和妹妹持一小鼓、一小鑼到衙門門前猛擊,並連聲高喊“冤枉!” 後來這件事情滿京城的人都知道,就傳到了劉邦耳裏,於是他下令親自審理案件,弄清事情的真相後,案件得到了公正的判決,大漢終於洗刷了冤屈,無罪釋放。
蘇小娥擊鼓鳴冤這一舉動給劉邦一個啟示,為便百姓告狀,他特下聖旨,命各級官署大門必須各置一鼓一鐘,並規定鐘鼓一響,官必上堂,藉以顯示便民、德政。就這樣,擊鼓鳴冤之制,一直流傳了兩千余年,直至清末。
說完了“維權”方式,咱們接著嘮嘮“維權”的地點——衙門。
盡管中國古代是一個皇權高度集中的社會,但是畢竟皇帝精力有限,他不可能事必躬親,於是便在全國各地設立了很多的機構來協助其治理國家,這些機構便被稱之為官府。但是,根據現有史料的記載,古代“官府”還有另外一種說法——衙門。這是為什麽呢?
據史書上記載,“衙門”是由“牙門”轉化而來的。最初“牙門”一詞中的“牙”是指猛獸的利牙,古代兇猛野獸經常在野外出沒,張開大嘴,用尖尖長長的鋒利的牙來捕獲獵物。於是,野獸的“利牙”則被看成是威力的象征,人們就用它來比喻武力,類似於古羅馬的斧頭象征權力之意。
春秋戰國時期,天下未定,戰火不斷,旌旗四起,想要打天下或者守江山者,一定要依靠武力支持。當時各個諸侯國的君主都十分器重他們的軍事將領,將領們表示自己孔武有力,往往將猛獸的爪、牙擺放在自己工作的地方。打戰要到處跑,帶在身邊很麻煩,有時候逃跑時更顧不上了,後來實在找不到真獸牙,就用木頭刻畫成大型獸牙置放在軍營門外做為替代,後來覺得木刻的也很麻煩,於是就改用旗桿端飾有獸牙、邊緣剪裁成齒形的牙旗。為此,營門也被形象地稱作“牙門”。到了漢代末期,“牙門”正式成了軍旅營門的別稱,並逐漸被官府所采用。漢代《武瓦聞見記》中詳細記載:“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為‘公牙’,府門為‘牙門’,字稍轉訛變而為‘衙’也。”唐朝以後,“衙門”一詞被廣泛使用。到了北宋,人們已經忘記了“衙門”是出自於“牙門”。
最後一個話題,咱們說一下“維權”後,對維權對象的懲罰——行刑。
五千多年以來,由於中國人的智慧和勤勞,中國各種制度和文化都發展得臻於完善,在所有的文化制度之中,發展最為完善的,當屬刑罰;而在刑罰的各種制度之中,發展最為完善、技術最為精湛的,當屬行刑時間的規定。
據史料記載,古代刑法中處決犯人時,不但在季節上有要求,並且還具體到一天當中的某一時刻。季節上是統一到秋季,即秋後問斬。“秋後問斬”顧名思義,是指在秋季處死犯人。而處斬犯人的具體時間,則選在了秋季的某一天的“午時三刻”,為什麽要選中這一時刻呢?因為根據陰陽五行學說,一年之中,秋季是陽氣下降、陰氣上升的時期,是屬於死亡的季節;同樣,一日之中,午時三刻以後,陽氣下降、陰氣上升,因此是死亡的時辰。聰明的古人在處決犯人時,不但考慮到社會因素,還順應自然規律。看來古代的刑罰還真是設想周到,無論是秋後問斬,還是午時三刻時間上的選擇,都大為減輕犯人離世的痛苦。因此,秋季的選取,午時三刻的敲定,是中國古代的人們在刑罰上遵循自然規律、富有一定人道主義色彩的又一有力證據。
趣味鏈接:“午時三刻”具體指的是哪個時間段?
“午時三刻”是在百刻制使用期間內制定出來的。如果把一個時辰相等於八刻的話,這一天就多出四刻。為此,有人提出在十二時辰中,子、卯、午、酉各九刻,其余的則為八刻;還有另一種提法則是,子、午各十刻,其余則八刻等。兩種說法結合起來分析的話,都是中午以前和中午以後的半天將各分到二刻。這樣一來,午時三刻加上前半天分到的二刻,就相當於午時五刻,也就是相當於全部午時(11~13時)的一半,這個時間正好是中午十二點。